2008大学排行榜揭晓 我校总位次提高3位
来源:高教所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6日 作者:蔡言厚
2008年四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全部揭晓,我校在四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中分别为16名、19名、21名和24名总位次比去年提高3位。在两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社会科学排名中,其名次与去年相比:分别提高9位和11位。
社会上比较公认的一年一度的大学排行榜有四家:一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的《中国大学评价》,二是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三是网大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四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排名。到目前为止,四家都发布了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我校在上述四大排行榜排名中的名次分别是19名、16名、24名和21名。与2007年相比,两升两降。两升是:在网大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中升4位,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升1位;两降是: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的《中国大学评价》和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中都后退了一位。从四大排行榜总位次来说,今年比去年提高了3位,从去年总位次的83位提高到今年总位次的80位。如果从2004年算起,我校在上述四大排行榜中排名的名次和总位次是波动的:2004年单排名是:17名、18名、29名、21名,总位次是85位;2005年单排名是17名、15名、25名、19名,总位次是76位;2006年单排名是18名、15名、/、21名,因网大未发布综合排名,没有总位次; 2007年单排名是18名、15名、28名、22名,总位次是83位;2008年单排名是19名、16名、24名、21名,总位次是80位。
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的《中国大学评价》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两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社会科学排名中,其名次与去年相比分别提高9位和11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的《中国大学评价》社会科学排名中,从2007年的52名提高到2008年的43名;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社会科学排名中,从2007年的62名提高到2008年的51名。
所谓大学排行榜就是主办者企图对大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所有的排行榜都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即指导思想、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分配。指导思想不同,进行大学排行榜的目的、选择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也不同。所有的大学排行榜都是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给予不同的权重而排出来的。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中国校友会网、网大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四大民间机构排行榜各有特色。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其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是:引用频次是发布年前2年至前7年,其余指标是发布年前2年至5年,主要反映一个学校近几年的状况;中国校友会网的综合排名,其主要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是1952年至2007年,多数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是从它诞生的那年至2007年,客观地反映了50年来我国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状况和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现状;网大的综合排名,其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是发布年前一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其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也是发布年前一年。因此,要了解我校的综合实力,取其4个排行榜的算术平均位次即是。例如,2008年我校在上述4大排行榜的综合名次分别是:19、16、24、21,其平均位次是20;也就是说,我校的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居20名左右。
大学综合排名,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受到质疑,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大学没有可比性。即使论文单项排名,开始时得到认可,后来也受到质疑,而且教育部和科技部下文反对用论文对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排名,认为论文排名是不良行为、急功近利的根源。但是,由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中国校友会网、网大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主办者们,其执著精神、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态度,使发布的大学排行榜能为国家、社会各界,如中学生和家长提供信息参考。教育界、科技界、学术界普遍认为,有特色的单项指标是可以对大学进行比较的,因而可以对大学进行排名。目前受到普遍认可的是学科排名、专业排名、杰出校友排名。另外,ESI论文排名和新生入学成绩排名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
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2008年的全国专业排名中,我校参评的57个专业拥有A级以上专业24个:其中A++级专业6个:统计学、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麻醉学、工程管理,A+级专业4个:采矿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A级专业14个: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工商管理、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日语、法语,B+级专业19个,B级专业8个,C+级专业3个,C级专业2个学科各7个,D级专业1个;也就是说,总体来看,我校的专业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占98%,但全国领先水平的专业不多,只占10%左右。在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杰出校友”排名中我校居第16名。在武汉大学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名”中,2006年:我校居第25名,2007年:我校居第36名。在网大的“新生质量”排名中,2005-2008,我校的名次分别是66名、54名、54名、51名。
各个大学排行榜的主办者为了使自己的排行榜得到社会各界的进一步认可,在保持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也会对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修改;修改的结果,一般来说更能使一个大学排行榜反映大学的实际水平。中国校友会网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评价参数:N&S论文和杰出社会科学家。这两个参数是我校的弱项,所以,我校在2008年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退了一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2008年《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在2007年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修改:进一步降低EI论文的权重,提高引用频次的权重;增加了专著指标(凡是被引用的著作才叫“专著”)和SCD论文及其引用频次指标。我校的弱点是被评价的论文数增长不快,在被评价的论文中引用频次低。所以,我校在2008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也退了一位。
因此,要想提高我校在上述两大排行榜中的名次,就要在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上下功夫,在建筑研究平台上下功夫。
相关连接1: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用A、B、C、D、E共5等11级表示各大学专业的实力。各等级定义如下:
(1)A等,A++级、A+级、A级
将某专业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的总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总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A等专业。将A等学校的专业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A等专业学校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A+级专业,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A级专业。将A+级学校专业的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A+级专业的学校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A++级专业。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研究生院A++级、A+级、A级,自然科学A++级、A+级、A级,社会科学A++级、A+级、A级,任何学科门A++级、A+级、A级,任何一级学科A++级、A+级、A级,任何二级学科A++级、A+级、A级。
(2)B等,B+级、B级
不统计A等专业,将全国其余普通高校的专业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所统计学校专业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B等专业。将B等学校的专业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B等专业学校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B+级专业,未被加学校的专业就是B级专业。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研究生院B+级、B级,自然科学B+级、B级,社会科学B+级、B级,任何学科门B+级、B级,任何一级学科B+级、B级,任何二级学科B+级、B级。
(3)C等,C+级、C级;D等,D+级、D级;E等,E+级、E级
用与计算B等专业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专业的C+级、C级、D+级、D级、E+级、E级;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C+级、C级、D+级、D级、E+级、E级;任何学科门C+级、C级、D+级、D级、E+级、E级;任何一级学科C+级、C级、D+级、D级、E+级、E级;任何二级学科C+级、C级、D+级、D级、E+级、E级。
相关连接2:
2001-2008年我校在4大机构大学综合排名中的名次.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管理科学研究院: | 15 | 17 | 16 | 17 | 17 | 18 | 18 | 19 |
校友会: |
/ |
/ |
19 |
18 |
15 |
15 |
15 |
16 |
网大: |
31 |
28 |
24 |
29 |
25 |
/ |
28 |
24 |
武汉大学:
|
/
|
/
|
/
|
21
|
19
|
21
|
22
|
21
|
相关连接3:
2001-2008年我校在2大机构大学自然和社会科学排名中的名次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管理科学研究院 | 自然科学: | 14 | 18 | 19 | 18 | 18 | 18 | 17 | 19 |
社会科学: | 49 | 61 | 59 | 61 | 57 | 61 | 52 | 43 | |
武汉大学 | 科技竞争力:/ | / | / | / | / | / | 17 | 17 | |
社科竞争力: | / | / | / | / | / | / | 62 |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