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专家对04年入选的教育部创新团队进行结题验收
来源:科技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9日 作者:何建军、黄菊芳
根据教育部《关于2004年度创新团队结题验收的通知》(教技司[2008]121号)文件精神,近日,学校组织以李夕兵教授为组长的5人验收专家组对我校以杜勇为带头人的“先进材料致密化过程的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和以夏昆为带头人的“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家系收集,基因定位、克隆,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创新团队进行了结题验收。团队带头人分别就团队运行机制、管理特色和持续发展潜力,团队发展对学科建设、人才聚集及平台建设的支撑和贡献,团队发展对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促进作用,资助期内研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团队今后工作设想等方面进行了40分钟的PPT汇报和答辩。与会专家对两个团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结题。
杜勇创新团队围绕高温、高强、高耐蚀、高耐磨、高精密度粉末冶金新材料设计、制备及致密化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先进材料的发展。团队建设期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军工配套项目等支持,对非晶、纳米晶材料,高比重难熔金属、钛铝基合金及航空制动复合材料等粉末冶金材料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材料设计及制备理论体系,包括粉末冶金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多尺度设计理论、粉末冶金材料精密成形及致密化理论等。同时,该创新团队于2007年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创新团队成员熊翔和杜勇教授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陈康华和黄启忠教授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受聘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夏昆创新团队在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重大与特殊遗传病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定位与克隆,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该团队在三年的项目资助期内共定位了8个新的基因位点、克隆了1个新的致病基因,在自主克隆的基因GJB3、PITX2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在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两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基因治疗研究方面,开展了对人源基因载体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对肝癌、鼻咽癌和血友病基因治疗的临床前基础研究均取得进展。在资助期间,该团队共获国家、部、省课题39个,总计课题经费人民币2861万元;其中863计划7项、十五重点项目3项、973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教育部课题5项、湖南省课题4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包括发表在Hum Genet、Hum Mol Genet、PNAS、Mol Cell Biol等一系列高水平杂志上的论文。同时,该团队在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和队伍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三年时间内共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内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