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将血汗绘新图——暑假新校区建设记事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8日 作者:唐夏 李松
暑去秋来。
岳麓山下,西二环与靳江路交汇处,一座气势宏伟的体育场拔地而起。
远远望去,银色的顶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象一尊巨大的皇冠,看台上几十根柱头傲然屹立,走进体育场,如茵的绿草彰显她广博的胸怀,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中南大学新校区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的标志性建筑。为了确保它在08级新生报到前交付使用,新校区的建设者们流血流汗,争分夺秒,奋战了整整一个暑期。
我们的鸟巢
在中南大学,老师和学生亲切地把体育场称为“我们的鸟巢”。
“我们的鸟巢”拥有1.8万个座席,1.8万平方米房屋面积,设有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新闻媒体用房及篮、排球教学用房等,场内可以同时容纳4万余人。
体育场效果图
8月29日,是我校08级新生报到的日子,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和家长踏着宽敞的马路走向“我们的鸟巢”,一种兴奋、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黄伯云校长向万余名新生介绍说,“尽管这座新体育场不如鸟巢举世闻名,但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大学里最大最好的体育场之一。” 一席话,博得了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
殊不知,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罕见的冰灾,使得进行了近一半的体育场主体工程不得不停了下来。寒冷的气温阻止工程的进度,极端天气致使主体结构钢梁发生变化,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加固钢结构。负责主体工程的工程科科长刘建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工程一科一班人昼夜坚守在工地。
这个夏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就有20多天,最高温度达41.7度,地表温度最高达到65度。一顶草帽,一瓶矿泉水,基建处一班人穿行在一个个工地上。由于校区范围广,几个工地相距甚远,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强烈的紫外线把他们晒成了“非洲人”,自称“晒不黑”的陈必华副处长也不得不改名了。
7月底,工程二科接到任务,要在后湖路修建一条通往体育场的道路,要求在一个月内完工。为了不破坏周边的水系,通道连接后湖路口处必须修建一个涵洞,连续几场暴雨把工地变成了泥潭,无法组织施工。从不失眠的基建处副处长魏伟彻夜难眠,想想,反正在家也是睡不着,索性到现场来转转,于是他接连几天,凌晨3、4点开车来到工地,考察、思索、寻求解决办法。在他的带领下,一班人日夜加班,终于保质保量,如期修通了这条道路。
开学前,校党委书记李健来到体育场,高兴地对基建处全体工作人员说,“你们冒着酷暑,加班加点,抢夺工期,辛苦了,谢谢你们!”
建设者风采
2005年,中南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成立。2006年5月,基建处39名干部职工便从校本部移师新校区建设工地,承担着新校区建设中征地拆迁、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材料采购、开工建设、跟踪审计等管理工作。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处里有十一位女同志,都是妈妈级别了,在这里,她们和男同志一道,顶着烈日穿行在各个工地上,撑起了半边天。爱漂亮的工程师莫运桃夏天喜欢穿裙子,然而跑工地却很不方便,于是,她自有一招,早晨上班穿裙子出来,上工地便换上长裤。尽管去工地前抹上厚厚的防晒霜,尽管带上了防晒伞,但手臂、脸上也都留下了道道黑圈。
工地离家远,校班车不经过此地,几个有车的职工就捎上顺路的同事。有的职工不得不走到一公里以外的潇湘大道坐公交车,常常回到家已是天黑。
在工地上,“轻伤不下火线”成了男同志们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副处长王友武是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年纪最大的老同志,暑假期间,他先后感冒6次,但从未休息一天,担任指挥部总工程师,监控新校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重任在身,他丝毫不敢放松,由他兼管的图书馆工程被评为“湖南省样板工程”。
李顺长副处长脚部严重感染,但仍一瘸一拐奔波于综合实验楼、变配电间和机械楼三个建设工地。
工程师付敬东说,我们已习惯了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的日子,如果停下来,可能还有些不适应。
境界与动力
新校区的建设是一项巨大、庞杂而又需要长时期艰辛付出的工程,没有境界,没有精神动力,是很难坚持的。
谈及这一点,主管副校长胡铁辉的话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新校区建设,是中南大学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工程,能够亲身参加这项伟大的工程,是我们每个基建管理者和建设者的人生幸事,一个人一辈子做不了几件这样的大事。因此,我们是本着以对国家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也对自己负责的使命感来对待我们现在做的每项具体工作。若干年后,我们老了,人们对新校区评头论足,我们可以自豪的说‘这是我们建的’!那就知足了”。
胡铁辉副校长亲自挂帅,亲任中南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并处处身先士卒。为了征下2000亩地,他带领副指挥长田乃松、肖新民等协调省、市、区各级关系。在施工现场,经常会有村民阻工,他带领相关人员,了解问题的实质,妥善处理。除此,他还经常深入工地,了解工程进展和干部职工的生活情况。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职工心疼地说:这些年,他添了不少白发。
暑假期间,黄伯云校长、黄健柏副校长曾冒雨来到新校区建设工地,实地考察新体育场工程建设项目。李健书记几次带着西瓜、苹果等水果,来到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亲切慰问冒着酷暑战斗在第一线的干部职工。纪委、党办、校办、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的领导也多次到现场,慰问一线干部和职工。这一切,无疑给了新校区建设者巨大的鼓舞和精神动力。
美好的蓝图
在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一幢两层楼的办公楼里,每间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挂着一幅新校区效果图。面对这幅图,每一位职工都会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描绘着校区的宏伟蓝图,讲叙着他们为之奋斗的故事。
副处长颜兴中说:“我们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出一本书,一本关于新校区建设的书,记录新校区建设的艰辛历程,记录下每一位建设者为之奋斗的酸甜苦辣。”
据了解,暑假期间,新校区建设共完成约6000万元的形象进度,相当于原来老校区一年的基建工作量。综合教学楼群、图书馆等建筑主体工程已封顶;机电楼、外语网络楼的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已完成,目前已开工建设;主要道路稳定层的施工,水系、垂直驳岸也逐步完成。
新校区平面图
我们相信,有了如此科学、先进的建设理念;有了如此崇高的工作境界;有了这样一个乐于奉献,能打硬仗的建设者群体;再加上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党政和全校七万多名师生的大力支持,用不了多久,一个“以人为本、雅品园林、传承文脉、积淀历史”的现代化、生态化新校区将在建设者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中托起,它将巍然屹立于岳麓山下,湘江河畔,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大河西先导区一道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