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创新群体主要骨干贺跃辉博士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来源:科技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08日 作者:黄菊芳

日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传来喜讯,我校杜勇博士领衔的特种粉末冶金国家创新群体主要学术骨干、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贺跃辉博士申报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经过激烈的竞争后获得了资助经费200万元。这是我校自2001年以来获得资助的第6个国家杰出青年(A类),这也是我校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创新群体近年来培养的第二个入选此类资助计划的研究骨干[见表1]。

表1:2001-2008年度我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类)获得资助者(经费单位:万元)

序号

批准号

姓名

二级单位

专业

经费

1

70125002

陈晓红

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

55

2

50325415

吴爱祥

资安院

金属矿开采

100

3

50425103

杜勇

粉冶院

100

4

60425310

吴敏

信息院

工程系统与控制

100

5

50725416

姜涛

资生院

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200

6

50825102

贺跃辉

粉冶院

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

200

贺跃辉博士长期从事金属间化合物新材料和难熔金属钨基材料新结构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4项、其它重要国家级项目4项、大型企业委托课题5项。在导师黄伯云院士和刘业翔院士悉心指导下,发明了包套锻准等静压快速变形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难热加工塑性变形材料开坯,这一技术实施后已成为TiAl铸坯开坯通用方法。与徐南平院士和美国C. T.Liu院士合作,探索出Ti和Al及Fe和Al元素混合粉反应合成/固态偏扩散制备多孔材料新方法,建立起反自蔓延判据和孔结构演变动力学方程,实现近净成形和孔结构自主控制。开展Al系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功能化研究,拓展无机多孔材料种类及应用范围,解决极端环境下多孔材料用材亟需难题。此外,还与我校冶金学院张启修教授和王学文博士合作,将其独创的技术在遵义钛厂等企业实施后,实现了强腐蚀性TiCl4溶液提纯连续生产,及含硫、氧高温烟气的净化,减排效果显著,社会效益明显。在科研探索实践中,与澳大利亚Dr.Zou合作,贺跃辉等人打破原有理论上的禁锢,以化学计量金属间化合物作传质,在850°C下采用Ni纯金属、Ni-Fe合金或Ni-Co合金催化生长出金属W(熔点3422°C)纳米线,提出VSS生长机制和传质模型,实现了金属纳米线催化生长方法上的突破。率领的专题研究课题组,建立起硬质合金梯度结构制备技术原型,完成了硬质合金多种三元合金系相图的热力学评估和实验研究,建立起脱氮动力学模型和渗碳过程动力学数据库,揭示硬质合金梯度结构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在601厂等企业实施后,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硬质合金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五年来,贺跃辉博士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92篇、被SCI期刊引用193次,被EI收录14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应用。

另外,我校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平台为提升我校人才类项目的竞争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多年的留学经历、广泛的国内外合作研究基础和创新团队的紧密合作,也为贺跃辉博士竞争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