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领衔开展生物物种“神七”搭载试验
项目负责人张阳德说:期望筛选出优良抗癌纳米生物原料,培育出产量高的珍稀物种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16日 作者:黎影
10月1日,神州七号飞船返回舱开舱及搭载物交接仪式在北京国家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隆重举行。我校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委员会纳米生物主题管理专家、 “神七”搭载生物物种协调项目组组长张阳德教授接过了“神舟七号”搭载的生物物种试管。
在北京国家航天城“神七”返回舱前,张阳德教授凝视取回的“神七”搭载物种……
10月10日 “神舟七号返回舱搭载生物物种交接仪式”在我校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隆重举行。联合参加生物物种 “神七”搭载试验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生物研究所等10个单位取回了各自相应研究物品。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校纪委副书记彭斌,以及湖南生物技术界专家出席了交接仪式。
据张阳德教授介绍,他们通过大量研究,对搭载生物物种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筛选,最后选取14种处于生物技术前沿、具有重要实用研究和开发价值的物种送上太空。
“神七”搭载的物种有活性烷内生真菌等12个重要生物品种和2个衍生物,共装有14个试管。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纳米生物原料是从一些珍稀的植物中获得。本次试验目的是研究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和多种植物衍化,期望利用空间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大温差、弱磁场等地球无法模拟的外空条件,对内生真菌进行空间诱变和促使物种基因发生突变,再经筛选和培育,育成适应范围广、具有新性状的菌株,并提高育种效率,产生地面育种达不到的效果。
张阳德教授在交接仪式上说,搭载物将在几个月内完成筛选和培育工作,并尽快完成后期研究。这些研究对丰富太空培育理论等方面有重要的研发价值,对扩大内生真菌纳米生物原料的产量,加快晚期肝癌治疗研究,以及培育出产量高的珍稀物种,解决药用植物资源匮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1日,由我校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的“神七”飞船搭载纳米生物物种抗晚期肝癌课题已开题实施研究。
利用太空中一些在地球上无法模拟的特殊条件,为研发新型纳米生物抗癌药物以及生物制种等提供难得的重要原料是很多科学家的愿望。早在2003年,张阳德教授组织的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就培育优良抗癌纳米生物原料,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状态下进行了大量实验,效果不理想,但他们并不气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他们终于实现了将生物物种搭载“神七”经过太空遨游返回地面研究的愿望。
张阳德教授表示,纳米生物抗癌研究在明年底以前可望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据悉,“神七”搭载的14个生物物种,被确立为11项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
此次在“神七”中搭载的物品中有野生珍稀药物资源萝芙木。由于萝芙木的生物学特性,其分布以及生长环境条件受限,分布分散,资源量小,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制药企业开始对国内萝芙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至今,萝芙木野生植物资源被大量采集和消耗,资源濒于枯竭。
经“神七”搭载航天培育的物品经优选、培育,对减少使用我国萝芙木等珍贵的中草药植物资源保护、恢复、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