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王淀佐院士寄语我校学子:路在脚下 努力就有机会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3日 作者:武海亮 实习记者:马松伟 严涛/摄影:张放

10月22日上午,我校国际报告厅内鲜花簇拥、掌声不断,由校团委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 “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之王淀佐院士专场在这里举行。报告会由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和校学生科技协会共同承办。副校长陈启元、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校团委书记刘建华出席了报告会。来自我校三校区的500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了王淀佐院士的精彩报告。

“我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这样的开场白,无疑拉近了王淀佐院士与现场师生的距离。在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中,王淀佐院士始终以一名老师和长者的身份,并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具体阐述了青年学子成人成才的必备因素,给现场师生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其幽默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无不令在场学子折服。

投身科研青春无悔 报效祖国无尚光荣

王淀佐院士数十年如一日,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投身科研,为国家奉献了毕生精力。“一个人要想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在其青年时期就一定要树立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会上,王淀佐院士根据60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定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标准”来告诫青年学子:走科研之路,励志搞科研,一定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锲而不舍的恒心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加强综合能力锻炼 养成终生学习习惯

“青年学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综合能力锻炼,才能有所作为。”王淀佐院士建议青年学子:加强研究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建设优秀的合作团队,共同奋斗;加强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归纳总结;科学没有止境,知识无穷无尽,要树立终生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他还结合自己的实际——年逾古稀仍不断学习,以此来激励学子。

路在脚下 努力就有机会

会上,王淀佐院士给青年学子灌输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路在脚下,努力就有机会。一位毕业生会上这样问他:“面临毕业的我,究竟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王淀佐院士微笑作答:“适情况而定,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只要有认真工作的耐心、坚持工作的恒心和迎难而上的决心,就一定能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立足,因为努力就有机会。”

感受院士风采 领略人生真谛

会上,学子们纷纷踊跃提问,王淀佐院士都一一给予了精彩、睿智的回答。报告会后,同学们纷纷走上主席台与院士合影,王老还在留言册上写下了对学子们的殷切希望。“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数学院07级学生小莫会后告诉记者,这次与院士零距离的接触,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大师风范,也受到了很大启发,以后定将以王淀佐院士为榜样,努力学习、规划人生,早日成才,回报社会。

相关链接:

王淀佐,男,汉族,1934年出生,辽宁省锦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王淀佐教授是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淀佐教授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他治学严谨,著述甚丰,发表了200多篇科技论文和多部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王淀佐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还是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院士。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