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做客母校 为学子讲述创新之路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7日 作者:王轩 邹康 张雪梅 摄影/张放
10月26日下午,校本部立言厅座无虚席,好多同学甚至站在屋外的窗户边等待着自己的偶像出现。这个偶像不是港台明星,而是我校友、比亚迪公司总裁王传福先生。
当王传福先生步入会场时,所有同学起立鼓掌,欢迎这位中南大学杰出的校友回家。王先生的一句“师弟师妹们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同学们的距离,随后,他结合比亚迪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同学们上了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
依靠创新,创造第一个神话
1995年,王传福放弃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下海经商。当时中国的电池业与世界上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引进一条日本电池生产线要花费一亿美金,这对于还处在创业阶段的王传福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然而就是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精神,依靠自主创新,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比亚迪公司电池占据全球30%的份额,而当初的东芝、松下等龙头老大早已风光不再。
在谈到成功经验时王传福说就是依靠创新,工艺上、设备上都是实行大胆创新,创造了“ 人工+夹=机械手 ”的公式,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终于在电池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成为电池行业唯一一个没有产品召回的公司。 ”
目光独具,开辟新的战场
全球电池业份额加一起也就几十亿,怎样开辟新的利润空间成为摆在王传福面前的难题。2000年,依靠自身的模具技术与材料技术,比亚迪进军手机业,通过精密模具的开发与材料科技的创新,使得比亚迪这个门外汉在全新的领域创出了自己的天地。
“目前公司手机零部件销量全球第2,我敢说,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坐到第1的宝座”王传福自信的说道,引得全场同学热烈鼓掌。
“胆大包天”,涉足汽车业
王传福形容自己涉足汽车业的行为是“胆大包天”,诚然,一个从事生产电池和手机零部件的企业要一步迈入汽车行业的确令人难以置信。王传福的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然而比亚迪人就是凭着不怕失败的创新精神,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并继续着他们的神话。截止目前,比亚迪公司F3型号汽车累计销售30万台,F0型号一经推出,当月销售量过万,仅仅5年时间,比亚迪人实现了第三个跨越,与奇瑞、吉利等民营汽车厂商并驾齐驱,引领中国汽车业发展。
为了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的局面,比亚迪利用自身优势,将电池与汽车结合,研发出电池汽车这一全新概念车型,预计将于年底上市,此举也将带来一场汽车行业的转型风暴。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许多同学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在回答为什么靠自主创新而非引进外国技术这个问题时,王传福严肃的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坚信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创新道路,这也正是我们奋斗的不懈动力。”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王传福带领着比亚迪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而这些第一的取得又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相信在王传福的领导下,比亚迪会走的更远。
我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比亚迪公司副总裁王念强先生以及化工院、冶金院等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出席了报告会,此报告会是由校团委主办的“中南大学中国青年创业家论坛”系列报告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