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在我校胜利闭幕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7日 作者:武海亮 实习记者:易希达 冒蕞 摄影/张放
10月26日下午,为期两天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在我校国际报告厅胜利闭幕。我校副校长陈启元、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出席了闭幕式。参加此次论坛的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闭幕式。陈启元副校长主持了闭幕式。
会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现场交流高级研修班各小组组长汇报了研讨情况,首届中国大学生科学大会点评专家各组组长也汇报了相关情况,陈启元副校长宣布了“我最喜欢的项目”的十佳获奖者并为其颁奖。
高级研修班汇报:充分肯定计划内容 个别细节尚待修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现场交流高级研修班各小组组长就各自小组对于如何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讨论的有关情况做了汇报。代表们一致肯定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及此次论坛的重要作用。湖南大学的李立明教授认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次重大革新,它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大学校园创新氛围的营造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南京农业大学的李俊龙教授也认为这一系列创新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教育改革的开展,为课内外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代表们也认真总结了小组成员对于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工作意见书提出的修改建议,认为意见书中的一些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大学的江九林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的张顺利教授都提到了科研经费的问题,指出生均1万元的标准对于部分院校存在困难,并建议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发放经费。北京交通大学的曲波教授也指出,对于创新项目的来源应有更加具体、详细的规定,以更好地保证项目申报的公平性。
点评专家组意见总结:自古英雄出于少年 欲成栋梁尚需时日
参加此次全国大学生科技大会点评工作的6位专家代表也在会上谈了各自的感受。上海交通大学的江志斌教授和我校的郑洲顺教授对于此次申报项目的选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选题面向实际,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强,更可贵的是能面向实际,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体现出了大学生们高度的责任感。大连理工大学刘志军教授对创新项目介绍与现场交流过程中大学生们所体现出的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研究素质也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专家们认为,从此次科技大会各项目的展示情况看,在创新课题的研究过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此次申报的项目多集中于技术应用和产品制作的领域,这与真正意义上高水平的创新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阅读申报材料的过程中,专家们也发现,很多材料对于结果的报告多于过程,不注重提供关键性的证据,重点不突出,在表达方面仍需要改进。
票选结果公布:十项目获学生青睐 一标志脱颖而出
陈启元副校长代表大会组委会公布了此次“我最喜爱的项目”的票选结果。据统计,此次大会期间共收到167张有效选票,北京理工大学的“新型反恐防暴机器人”等10个项目从全国60所高校展出的众多精品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同时,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我最喜欢的标志”票选结果也于会上揭晓。一号方案由书的抽象图案和舞动的星星构成,颜色代表大学生的金色年华和交流合作,整体象征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绽放如花儿一样——这一设计以41票当选为“我最喜欢的标志”,并将作为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的logo永久使用。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在会上做了总结报告,他解答了关于项目经费安排、导师指导尺度、研究成果的评定标准等问题,传达了教育部对于高校学生创新科研立项管理的要求,并对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教授、大学生以及中南大学的领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完美的组织与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附:“我最喜欢的项目”之十大大学生创新成果
编号 | 学校 | 项目名称 | 作者 | 票数 |
18 | 北京理工大学 | 新型反恐防暴机器人 | 杨成伟 | 20 |
10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四足爬行与轮动机器人 | 王仕博 | 19 |
131 | 浙江大学 | 电能无线传输 | 陈炫屹 | 17 |
134 | 厦门大学 | 金属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 刘德宇 | 16 |
3 | 清华大学 | 低维两方量子态的局域可分辨性研究 | 辛宇 | 15 |
17 | 北京理工大学 | 自主跟踪监控系统 | 李博群 | 15 |
65 | 同济大学 | 多高层结构跷动减震振动台实验研究 | 王佳玉 | 15 |
85 | 大连理工大学 | 城市路边垃圾桶自动换袋机械手 | 鲍岩 | 15 |
62 | 东华大学 | 基于生物技术的新一代的固化水研究 | 丁若垚 | 14 |
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具有超机动性竖直悬停性能的可自由起降飞行器 | 王耀坤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