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来校讲学
来源:软件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7日 作者:谢叶 阳洁 雷欢
11月16日晚上8点,铁道校区世纪楼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为我校软件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创新学习与IT发展”的学术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有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志刚、院长助理赵明、学工办主任师雷宏等,讲座由陈志刚常务副院长主持。
何炎祥教授首先谈到的“大学的使命”由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四个部分组成,并详细的介绍了国家的创新体系,着重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创新,何教授提出创新始于质疑的理念,他指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突破思维定式,发挥团队以及互补精神。同时,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和谐相处,互相欣赏,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有助于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何院长还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何院长分析了IT发展的动态。他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指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其重要的发展趋势,并将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计算机、人工智能、安全容错形象的比喻为信息社会的细胞、神经、大脑、营养和免疫。何教授通过对中国的863计划、美国能源部“加速战略计划”、中国“973计划”、美国“NGI(Internet Ⅱ)计划”和日本“脑科学研究计划”等做了重点介绍,新世纪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他强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打好基础,注重全能,才能抓住机遇适应环境。
最后,何教授就软件转型与新形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当今IT人才是服务经济时代的T型人才,基层基础较扎实,但是前沿的知识比较的缺乏。所以大学生应该向∏型人才转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其它领域的知识来丰富自己。何教授还通过将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十年计划,一年破产”案例以及诺基亚从“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的全球规模的案例进行对比,指出重视技术发展预测和前瞻的重要性。
相关链接:
何炎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Oregon大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系硕士,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现从事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并行处理(含移动计算、网格计算与Web服务)、可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主持和主要承担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曾任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校长助理,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现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