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拒绝学术腐败 “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教育活动”之专家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1日 作者:武海亮 摄影:张放

11月30日上午9点,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教育活动”之专家报告会在我校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

黄伯云校长主持报告会

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血液研究所执行所长陈赛娟院士,中国科协常委、书记处书记宋南平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原院长徐滨士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副主任王乃彦院士,中国科协常委、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泽院士,北京大学化学院严纯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高福副主任和湖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邹志强应邀出席。校领导黄伯云、邱冠周、黄健柏出席了活动,与会领导嘉宾还有中国科协成员李森、解欣、黄晓春、李鹏超。我校5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报告会由校长黄伯云院士主持。黄校长在开幕辞中说,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教育活动”影响深远,对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推动我国科技工作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黄校长表示,此次活动在我校举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必将促进学校相关工作的发展。

杜祥琬、张泽、王乃彦和杨卫四位院士先后登台,就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教育问题给现场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 #pagingflag#

杜祥琬院士:观古今谈科学道德 学楷模自律自强

会上,杜祥琬院士做了题为《科学道德古今谈》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古训中提炼真理,以现实为依据,详细阐述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激励青年学子向优秀科学家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客观求是的科学精神,自律自强。

杜祥琬院士谈古今科学道德

杜祥琬院士指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国际科技界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他认为,思想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基础课,更是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对人生影响深远。“天之道,利而不害”“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杜祥琬院士借用古训告诉青年学子: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是立人的基石。他说,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时代先锋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秉承唯真求实的科学道德观,肩负起建设创新型社会主力军的重任,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杜祥琬院士最后例举了国际国内知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号召青年学子向楷模学习,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舍小我顾大我,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成人成才。

张泽院士:构建和谐学术生态 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谈及当前科技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张泽院士在《构建和谐的学术生态》主题报告中从学术生态相关理论、学术生态失衡和学术生态参数之科研资源投入体制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张泽院士谈学术生态

张泽院士认为,学术生态是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学术创新为目的,进行复杂的学术探究和科学实践活动的生态系统。他指出,学术生态不仅是“生物存在”,更是“社会存在”,其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学术论文原创性缺失、学术评价出现化约现象……”张泽院士认为,当前科技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加重了学术生态系统的“失衡”与“变异”,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发展。他指出,由于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造成科技活动虽投入指标不断增加,但产出指数不断下降,经济抗风险能力下降,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张泽院士最后就改善学术生态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建立符合学术生态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加强学术道德风尚与诚信制度建设。

王乃彦院士:勤俭修身诚信做人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王乃彦院士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总结告诫大家:勤俭修身诚信做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方能在科学道路上有所作为,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73岁高龄的王乃彦院士为学子做报告

王乃彦院士首先从诚信说起。他认为,诚信对科学家个人来说体现在学术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上,对社会来说起着助推器的作用。王乃彦院士还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数年如一日在戈壁滩搞科研的经历,指出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是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要保障,并号召大家学习高尚的科学精神——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实事求是、客观诚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勉励大家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坚守诚信原则,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应学子强烈要求,王乃彦院士还在现场高歌一首,唱出了当年的豪情胸怀。最后,他用“宁静而致远,勤俭而修身”与大家共勉。

杨卫院士:案列分析发人深省 学术和谐任重道远

会上,杨卫院士通过《学术道德建设的案例研究》的主题报告,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了四个发生在科技界的真实故事。故事的背后,有鲜为人知的学术剽窃、有发人深省的校园血案,足令学子感知:学术和谐,任重道远。

杨卫院士为学子分析学术案例

在案例《一稿多投》中,一位学者在不同的学术期刊上分别发表同一篇论文被起诉,经有关部门核实,该论文被撤回版权。案例《以打假相威胁》中,讲述了一个美国男子由学者蜕变为囚犯的故事:该人以合著论文为诱饵欺骗大学教授,后以打假名义相威胁,被识破后失去理智亲手导演了一桩校园血案。这起震惊全球的1992年美国Concordia大学惨案告诫青年学子:拒绝学术欺骗,保护自己。随后的《认知版权》和《防范网上抄袭》案例分析,都暴露了当前科技界的一些问题。

杨卫院士用四个真实案例,告诫青年学子:树立客观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拒绝学术剽窃、抄袭等不良现象,回归“求是”的科学本质。

报告会结束后,与会嘉宾还与现场学子进行了交流,并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报告会前,嘉宾们还参观了我校粉末冶金研究院,校领导黄伯云、黄健柏陪同参观。

报告团成员参观粉冶所#pagingflag#

作为中国科协“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道德诚信建设座谈会也于当日下午3点在长沙普瑞温泉酒店如期召开。中国科协专家、院士,来自湖南省各高校的代表和科技工作者近40人参加了座谈会。校领导黄伯云、李桂源出席了座谈会。

科学道德诚信建设座谈会在普瑞温泉酒店举行

座谈会由黄伯云校长主持。他说,中国科协代表团的此次湖南之旅,加强了科学道德诚信的教育宣传,为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高度赞誉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黄伯云校长认为,建立科学道德规范,必须要从高等教育入手,学习西方先进模式,将相关课程引入大学课堂;科学道德建设,重在积极引导、正确疏导,防微杜渐,防治学术欺骗。

与会代表踊跃发言,主要从科学道德教育、学术评价体系、科学道德规范、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导师制利弊等方面积极献言献策。

据介绍,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教育活动”,旨在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促进科技发展繁荣,提高科技工作者道德和伦理素质。该项活动此前已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此次来湘特选择在我校进行。

11月29日下午,省委副书记梅克保还在长沙普瑞温泉酒店亲切接见了报告团一行。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