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被评为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示范机构
来源:科技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8日 作者:李启厚
15日-17日,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其他科技部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市领导,全国各科技厅局、国家高新区负责人。我校科技处处长周科朝作为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示范机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上,刘延东指出,火炬计划实施20年,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产生了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体系、机制和环境,培育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促进国家科技实力跃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万钢指出,20年来,火炬计划遵循“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指示,引导全国科技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推进我国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万钢提出,新时期火炬计划总任务概括为“营造一个环境,实施二个工程,推进三个行动,提升四个能力”,即以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为重点,不断增强国家高新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功能,加快“二次创业”进程;深入实施“育苗造林”工程;继续推动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科技兴贸促进行动和科技金融促进行动;以富民强国需求为导向,统筹兼顾、集成资源、深入发动和组织动员高新技术产业化力量,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辐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大会对火炬计划实施20年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了表彰。全国有20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被授予“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技术转移先进示范机构”称号,我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名列其中。
近几年来,我校技术转移工作直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直接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问题,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特色和一系列成绩,主要有:1)根据企业发展的技术战略需求和产业特点,通过学科交叉和集成,组织多学科技术创新大团队,与企业开展长期性全面技术合作,把学科链融入产业链。与中国铝业公司、宝钢集团、金川集团等近50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关系,形成了长期固定的、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2)坚持行业特色,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构建新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和创新集群,打造技术转移航母。利用优势学科,就有色金属工业的相关共性关键技术与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7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与大型企业联合,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打造校企共建的技术转移大平台。如,中国铝业投资1亿元成立中南大学-中铝联合实验室,世界钢铁大王米塔尔出资500万元美元,与中南大学共建米塔尔金属工业研究院;三一重工投资3200万元在我校建立中南大学三一研究院;4)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创建“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建立和打造产学研基地。成立了湖南官产学研运作中心。如,近五年来我校向湖南省累计输出和辐射高新技术1100余项次,涉及区内支柱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卷烟等行业各类企业600余家,以此提供关联到区内约1000个亿工业增加值的关键技术支撑;5)瞄准企业重大技术需求,支撑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立体式技术转移,提高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成功率;6)培育及孵化技术成果,同时突破技术转移体制机制的瓶颈,创办学科性公司;7)面临资源能源环境及健康共性问题,构筑国际产学研合作大平台,融入国际合作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