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院薛生国副教授喜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
来源: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8日 作者:王钧
第六届优秀学术论文经122个全国学会组织专家评审,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论文审核和论文等级评定,共评选出一等奖50篇,二等奖150篇,三等奖271篇。我校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薛生国副教授发表的论文“中国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商陆”喜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该论文被引用91次。
相关链接
锰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广泛使用以及矿山开采引起的土壤和水体的锰污染日益严重。以锰矿开采、加工闻名的湖南花垣县、贵州松桃县和重庆市的秀山县三地交界处中国锰矿“金三角”发生重大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将该地区的锰污染问题定为2006年第一批4起挂牌督办案件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第 284期“锰三角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一文上批示说:“环保总局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方案,协调三省、市联合行动,共同治理”。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是当前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锰超积累植物---商陆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也为进一步在中国寻找新的锰超积累植物资源提供可能,用于修复锰污染环境,这对于保护生态系统与人群健康有重大意义。
国际上报道的锰超积累植物主要是分布在新喀多尼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木本植物。鉴于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不宜温室试验等缺点,锰超积累机理研究依然停留在野外植物样品的简单分析水平,致使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商陆是国际上报道的第一例多年生、草本型锰超积累植物,这为探讨锰在植物体中的超积累机理、锰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材料的二次处置以及植物采矿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锰超积累植物商陆的发现为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