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廖二元教授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3日 作者:彭健 刘祥
“恭喜您,载誉而归!”1月11日,迎着冬日里的一缕暖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带着喜悦的心情,赶赴机场迎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廖二元教授,并向他送上了诚挚的祝贺。
当日中午1时许,廖二元教授一行人刚走出机场出口,医院的工作人员赶忙迎上前,送上鲜花和祝贺。廖教授手捧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证书”,立即引来了候机厅众人的目光。他的脸上写满了欣喜,没有一丝倦意。
翻开这本无尚光荣的证书,廖教授等人的研究项目: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与治疗,映入眼帘。
多年来,作为内分泌研究所的“老资格”,廖二元教授一直潜心致力于该项目的研究。该项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建立和推广应用了新的峰值骨密度的测量计算、骨微结构分析和骨分子生物学等10多种新技术,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首次发现成骨细胞MMP-TIMP的表达和功能异常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之一,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防治方法;
首次发现骨质量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早期干预可改善骨的微结构和骨质量。首次建立和推广应用了骨密度诊断数据库,找到了骨丢失的规律和敏感部位,提高了骨质疏松早期诊断率。首次确立了3种新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发现其致病基因的3种新突变位点;
首次建立和推广应用了骨代谢生化指标正常参考数据库,筛选出7个优化指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情观察和疗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次发现女性终生骨丢失量的65%发生在60岁以前,提出并实施了由老年期被动治疗转变为中年期早期预防的新防治策略,取得良好效果。诊治骨质疏松患者5780例,病例来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个骨质疏松综合防治基地,首次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提出了合理使用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的具体方案。
本项目发表研究论文24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5篇);累计被引用3460次(其中SCI收录论文引用453次),被国外出版著作引用8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76篇。主编出版专著和规划教材8部。与19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55名、技术骨干230名。协助10多个单位完成了课题研究或研究室的建设等工作。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奖励16项。
多项新技术和新成果在26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的53个单位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并推广到内科、骨科、妇产科、老年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药理学、生物化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领域。
据了解,廖教授的研究项目是全省唯一获医学领域国家二等奖的,该项目填补了湘雅二医院7年来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