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骨科完成高难度带血管蒂股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3日 作者:严慧平 贺爱兰
75岁高龄的陈老先生由于左腿烂了两个大洞而濒临截肢,近日,湘雅医院骨科就“地”取皮,采用带血管蒂股外侧穿支皮瓣和足内侧皮瓣转移术将两个大洞完整的修补好,保住陈老先生左腿的同时,还免除了他两次手术的痛苦。据悉,采用带血管蒂股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此类高龄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膝部皮肤软组织坏死在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该技术的成功标志湘雅医院骨科穿支皮瓣移植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陈老先生来自长沙,两年前,退休在家的他逐渐感到自己的双下肢冰凉、发麻,偶尔还伴有疼痛,但是几次体检都显示正常,陈老先生以为是年老体迈了引起的,便没有在意。一年后,陈老先生双下肢的知觉逐渐退化,左腿膝盖、左腿大拇趾处烂出两个小洞,直到这两个洞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变大,才引起陈老先生的重视。10月2日,惊慌的陈老先生来到湘雅医院求医,经过详细的检查,终于找出“元凶”——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硬化闭塞。11月,湘雅医院血管外科为陈老先生实施了动脉搭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他膝盖上一个苹果大的“洞”和左脚拇趾边一个鸡蛋大的“洞”却无法自愈,而且骨质已经遭到了破坏,如果不处理将导致化脓性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甚至恶变,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危及生命。
12月20日,以湘雅医院骨科唐举玉教授为首的专家组为陈老先生实施手术,术中,手术组将破溃口清创后,取面积为8×7cm2的带血管蒂股外侧穿支皮瓣转移到膝盖,取左足内侧的皮瓣转移到大拇趾处,将两个大洞完整地“修补”好,5个小时后,成功完成手术。
唐教授介绍说,陈老先生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硬化闭塞为缓慢起病,双下肢虽建立了侧枝循环,但双下肢血管条件差、局部血运差,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移植均无可能,足拇趾可能面临截趾,左膝盖创面修复极为棘手,以往唯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带蒂前臂皮瓣修复,即将手臂与膝盖固定3周后分离,需要两次手术才能完成,考虑到陈老先生刚经历过一次大手术,加上年纪大、体质虚,不能耐受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手术组最终为他实施高难度的带血管蒂股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和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移植术,不仅一次完成手术,大大缩短病程,而且节省了医疗费用。但该手术风险极大,患者腹主动脉栓塞造成下肢血运不好,极易造成皮瓣切取不成功或移植后坏死。据了解,由于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血管不恒定,极易引起血管损伤而导致手术失败,所以临床上很少采用股外侧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但以唐举玉教授为首的课题攻关组通过相关的动物解剖实验和临床研究,攻克这一医学难题。
“手术前我是痛得夜不能寐,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地睡个塌实觉了,真的感谢唐教授高超的医术啊!” 术后,陈老先生握着唐教授的手欣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