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首次开展钽棒植入新技术成功治疗股骨头坏死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0日 作者:严慧平 许琼
近日,湘雅医院骨科应用钽棒植入术,成功地一名年仅20岁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据了解,采用该方法不仅延缓了股骨头塌陷时间,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又可避免带血管腓骨移植和无血管植骨技术所带来的病损,较之于传统手术,该方法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风险低等优点。该方法的成功开展,将为更多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带来福音。据悉,该方法在湖南尚数首次应用。
这名小伙子来自湖南邵阳,在北京从事汽车修理工作。去年10月份,小刘逐渐感到右髋部慢性疼痛,而且上下楼梯的时候疼痛更加明显,他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这无疑给年轻的他沉重一击!为了更好的治疗,小刘回到了老家湖南。春节前,他来到湘雅医院找到主攻关节外科的胡懿郃教授,经过详细检查与诊断,小刘于2月1日住进了该院骨科。然而,一个难题摆在了专家面前:患者年纪尚轻,要怎样才能延缓左侧股骨头的坏死进程,尽量延长施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时间呢?胡教授结合小刘的病情,考虑到他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尚属早期,决定采用钽棒植入这一最先进的手术方式为其治疗。
2月5日,在湘雅医院骨科主任李康华教授指导下,以胡懿郃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准确定位后,在患者大腿外侧仅开了一个2厘米长的切口,将一根9厘米长的钽棒植入到股骨头坏死的中心区域,不到一个小时即圆满完成手术。
股骨头坏死,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因为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至今,股骨头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约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居于全球之冠。
据胡懿郃教授介绍,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很多,如钻孔减压、血管植入、骨瓣移植等但疗效不满意,这些病人只能等待股骨头塌陷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但全髋关节置换所使用的人工关节是有一定寿命的,平均为20年左右,这对于年轻患者来说,一生可能要经历二次甚至三次手术,不仅创伤大,而且精神上痛苦不说,经济上也承受很大压力。而采用骨小梁金属——股骨头坏死重建棒,用以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则能大大延缓股骨头塌陷的时间。股骨头坏死重建棒是由金属钽制成,它的孔距较大,接近人体骨小梁的孔距,它的弹性接近人体骨骼的弹性,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以使人体骨组织很好地长入金属钽棒的孔隙中,使人体骨骼和金属钽棒浑然一体,使得股骨头能承受自身的体重,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就如同危房上固定了一根横梁,使得即将塌陷的股骨头不至于塌陷,进而延缓了股骨头塌陷时间,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6年成活率达到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