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范方博士等喜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3日 作者:丁军
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范方、苏林雁、曹枫林等发表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第20卷第10期的论文“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与学业成绩、心理困扰及家庭功能”喜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本届评选活动的参评论文,是2003~2007年在中国科技协会主管的1千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122个全国学会组织的专家评审,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论文审核和论文等级评定,共评选出一等奖50篇,二等奖150篇,三等奖271篇。该奖项是衡量高水平论文的重要奖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代表了中国科技期刊的总体学术水平。此奖项也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所属刊物在本届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评审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自2003年起,中国科协每年举办一次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倡导和鼓励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网络过度使用(又称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医学问题,并被收录进医学词典、社会学词典、精神病学词典。
中学生由于身心处于发育阶段,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能力。 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 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通常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或实现, 网络展示出的全新虚拟社会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自身需求的舞台。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宣泄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 因而更加容易出现网络成瘾。
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模式研究”课题资助下, 范方(现在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研究中心工作)等通过对长沙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调查研究,发现网络过度使用者占2.4%,网络过度使用倾向者占11.8%,网络过度使用倾向的中学生存在情绪困扰、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同伴交往困难, 学业成绩较差;而且网络过度使用与家庭功能显著相关,粗暴打骂、百依百顺、过分照顾的家庭管教方式是网络过度使用倾向的高危因素,帮助开导型的管教方式下孩子网络过度使用倾向发生率最低。说明网络成瘾仅仅是现实中心理问题的一个”载体“, 由于焦虑、抑郁、自我控制力差,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失败和挫折促使学生转向虚拟的网络寻求成功和价值实现的补偿。对网络成瘾的干预也要着眼于对心理困扰的干预,而不仅仅是“戒网”。
范方博士等的研究成果为了解网络过度使用的发生机制、制定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