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妙手行医 仁心济世——记临床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方加胜教授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9日 作者:刘笑春 王玉林

2008年岁末年三十下午,刚从湘西考察慰问与当地群众欢度春节归来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得知中南大学方加胜教授组织8位博士正在抢救一位值班公安干警亲属时,亲笔写下一张贺年卡:“方教授 :辛苦了,全家新年好!”并派专人送到方教授手中。方加胜看到了省委书记送来的贺年卡十分感动,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慰勉,也是对全省春节期间工作在医疗第一线的20万医务工作者的亲切慰问。

原来,年三十的下午,长沙市一位值班公安干警76岁的母亲在黄花镇遭遇车祸,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等,病情十分危急。正在休假准备过春节的方加胜接到紧急电话后立即赶到组织抢救。直到大年初一凌晨,方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们虽然没有时间与家人一起欢度新春佳节,也没能看到央视春晚节目,但我们却赢得了病人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对春节的最好献礼,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值得!”目前,这位老母亲四肢活动良好,正在康复之中。

方加胜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待每一个病人,常怀同情、尊重、关爱和慈悲之心,多次亲赴边远地区抢救危重病人,深受病友与家属尊敬,在社会各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多次受到地方各级党政的高度赞许。

2009年元旦,一位居住三亚老年公寓的69岁老太太因其颅内动脉瘤破裂而致脑溢血,病情十分危急,三亚医院请求紧急支援,方加胜又一次出征。因当地条件限制,方加胜带了一套显微器械赶赴机场,并向机场安检部门说明情况予以通行。一出机场,方加胜就直奔病房,他面对的是高风险手术,以致顾不上吃晚饭,和当地医生讨论手术方案后就立即行开颅手术,手术持续2小时,清除血肿后成功夹闭了动脉瘤。待第三天晚上病人病情稳定后,方教授与当地医生讨论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方案后返回。在前往机场的路上,来送行的家属将一个红包送给方教授,可方教授没有接受,坚持了自己的清廉作风。现老人已完全康复,能够生活自理。

报 恩 之 举

方加胜,医学博士,出生于岳阳市。1976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医疗系,并留校任教行医,师从国际知名脑科专家曹美鸿、王茂山教授。历经30余年打拼,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湘雅临床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

步入医学殿堂,实施救死扶伤,早已是方加胜梦寐以求的宿愿。特别是要在人的生命中枢动刀子谈何容易!因为大脑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是指挥人体活动的司令部,其结构十分复杂,功能分区精细,如有专门分管呼吸、心跳、脉搏、血压以及运动、感觉等的神经中枢;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大脑也会受到病原物的侵扰,诱发各种炎症、崎变、肿瘤等,也会发生老年性退行性变等。特别是各种交通意外事故最容易导致颅脑损伤,少不了得开颅治疗。1954年以前,在湘雅依然视人的大脑为手术禁区。1954年,是曹美鸿教授做了湘雅第一例开颅手术,现在却已成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方加胜坚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新技术。他特别牢记老院长张孝骞教授“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教诲,每次手术治疗前总是组织讨论手术方案,慎之又慎;大胆创新,熟练技术精益求精,体现了他艺高人胆大的独特行医风格。

2008年10月2日,正值国庆节假日,宁波市一位40岁的男子但某突发头痛、呕吐,随后昏迷,待送入宁波某医院时已停止了呼吸。应当地请求,方加胜奉命乘飞机赶赴宁波会诊,诊断为脑干桥延沟出血,并协助抢救,3天后待病人病情稳定返回长沙。不料在半个月后,病人再度出现脑出血,方教授再次赶去时,病人病情加重。其亲属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方教授身上:租了一辆救护车,方教授与博士陪同病人12小时急行1100多公里赶到长沙。方加胜带领博士们连夜做抢救,终于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并经过4个月的康复治疗,病人返回了家乡。

2008年10月13日下午5点多钟,方加胜接到医院紧急求救电话,某市国土局局长在返回途中,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局长头部严重受伤,颅骨多发性凹陷骨折,脑组织外流,脑内血肿,生命垂危。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全体成员,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批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经过近5小时的手术和术后精心治疗与护理,昏迷近1个月后终于醒来了。目前正在康复治疗。

2009年2月7日,正值春节期间,有位49岁颅内肿瘤合并高血压脑溢血,脑干出血的病人,突然头痛,呕吐,很快昏迷,右侧瞳孔散大,病情十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方加胜教授奉命指导抢救,迅速调集15位博士以上的教授和副教授立即手术。次日晚上7点CT复查后,请求医院组织全院急会诊,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目前病情稳定。

多少年来,外地求救病人越来越多,方加胜教授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参与指导抢救,精湛医术与高尚的医德,他的声望与影响越来越广,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来自佳木斯、长春、广东、福建、青海、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市,甚至有美国华侨,他依旧来者不拒,一视同仁。方教授认为:在医生面前,所有的病人都是弱势群体,都应该得到细心关怀、支持和帮助;何况我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医生,应当知恩知报。因此,他总是身体力行,治病救人,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每月要做20余台手术。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几乎每天只吃一餐饭:中午不在手术台上就在办公室,常常在晚上做手术,也无节假日可言,可他依然乐此不疲。

“一个医生,如果没有爱,即使医术再高明也不过是一部医学词典。”面对方加胜,笔者不禁想起不经意间记住的这句话。抚患者之疮疾,挽生命于垂危,医者之大爱莫过于此。

2006年大年初四,查房后的方加胜刚到岳阳的家,电话就追了进来,怀化移动公司一领导在永顺发生车祸,请求紧急救援!没有迟疑,方加胜即刻驱车前往,7小时后到达永顺县。然后知道晚上11点钟,进行了开颅手术的患者依旧昏迷不醒,他立即将病人转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又将其转回长沙救治。近一个月患者终于苏醒,而方加胜从岳阳、永顺、张家界直到长沙的一路护佑也为患者感念不已。经过八个月的精心治疗与康复,现已重返工作岗位。

2006年4月30日,长沙海关缉私局7名办案民警在云南瑞丽执行任务途中,不幸遭遇特大交通事故,3位同志当场牺牲(其中云南一位),4位同志身负重伤,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牟新生(时任海关总署署长)、周伯华(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吕滨(时任海关总署缉私局局长、党组书记)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救治伤员,防止伤亡扩大,积极做好各项善后工作”。由于事发边陲,伤员伤势严重,长沙海关紧急求援,请求派出专家亲临现场实施救援,作为知名脑外科专家,方加胜教授在接到任务后果断回复:“缉私刑警为国为民流血流汗,全力救治责无旁贷,海关领导放心,我亲自去”。方加胜教授不顾在外地抢救病人连续42小时未休息的疲劳,不顾难得的五一长假,甚至来不及带上换洗衣服,就风尘仆仆,踏上征程,经路途辗转赶到瑞丽人民医院时已近凌晨,方加胜教授顾不上喝一口水,一边向卫生部和云南卫生厅汇报情况,一边立即会同当地医生会诊,指导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救治有力,伤员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鉴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伤员急需进一步转院治疗,方加胜教授同署局刘晓辉副局长,昆明海关张治洲关长、长沙海关郑汉龙副关长等现场指挥人员一起熬更守夜,周密制定转院方案,充分考虑每一细节,确保万无一失。由于四名伤员需分四个航班经昆明转机回长,路途护理任务繁重,方加胜教授果断决定从长沙调派其所带的三名博士赴云南执行任务,自己亲自负责伤势最为严重伤员的路途护理工作,上下飞机,亲自抬扶担架,小心翼翼,累得汗流浃背,令人感动。四名伤员顺利回长后,方加胜教授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妥善安排,确保伤员得到最好的医疗救助,并亲自主刀了重伤员周南同志的头部手术。伤员出院后,方教授还多次进行了跟踪回访,帮助伤员解答身体、心理咨询,伤员恢复情况良好,均已康复上班。

多年来,方加胜就是这样以极大的热忱,不顾疲劳,赶赴现场救治众多的重症病人,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却从不收受红包,也从不对贫困者做“点名手术”,反倒经常带领属下募捐,将一个个红包送到病友手中,深得病友及其亲属敬重,被誉为“再世华佗”。

登 攀 之 路

几年前,他就将自己临床科研的主攻方向定在了脑肿瘤干细胞,众所周知颅内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胶质瘤就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脑肿瘤。方加胜决定从研究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它的耐药性入手,一方面可探索脑肿瘤的诊疗新途径,另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对肿瘤医学的研究与发展。他正带领3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分别从脑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与分子药物筛选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2003年他相继进行了神经干细胞修复脑出血内囊损伤、视神经损伤等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2005年他开始运用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因脑溢血、脑梗死、脑外伤、脊髓损伤、视神经损伤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取得了成功。2006年在全国第六届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如今,由方加胜领衔组建的“中南大学脑脊髓损伤组织修复工程研年所”成为又一新的学科建设平台。从方加胜32年的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对生命的敬畏成就了他精湛的医术。据统计,经他做过手术的胶质瘤2级病人,术后一般能存活3~5年,有13例甚至生存长达11~13年。一位髓母细胞瘤病人术后已经28年了,还坚守在教师工作岗位上,不能不说是生命的奇迹!

牵 挂 之 情

方加胜同其他学子一样,无时不在牵挂着湘雅医学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因为,湘雅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圣地,还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严谨治学、敢为人先的殿堂;这里有享誉中外的特色湘雅文化。自1973年步入湘雅医学殿堂以来,方加胜在这里摸爬滚打了36个春秋,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熏陶,并得到了导师的衣钵真传。但不管公务多繁忙,方加胜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与医生的责任,特别关注学科建设。为此,他始终在临床工作第一线。他还经常受命医疗出诊,带领他的学生先后赶赴新疆喀什、罗布泊,昆明、张家界、岳阳、株洲、常德、湘潭、武冈等地事故现场,救治颅脑外伤危重病人,其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

严谨、勤奋、团结、进取,32年的从医生涯,方加胜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他待病人如亲人,尊老爱幼,谦虚谨慎;他主动要求免费为湘雅系统离退休老人宣讲心脑血管病防治科谱知识。病友们赞颂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记者曾经来长沙采访方加胜教授,他以:“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的理由婉言谢绝。他自己则说:“我只求问心无愧,为了他人的健康,为了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仁心济世,身正为范。我还会把这场救死扶伤的‘战争’继续下去,不是做给任何人看,我要对得起这份良心事业!”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