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奶粉频陷“安全门” 专家提醒正视小孩肾结石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6日 作者:余希 谢卓

“三鹿奶粉”事件犹未平息,奶制品行业再起风波,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浙江等地有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症状,虽然质检部门出面澄清,但许多家长仍然很担心,饱受奶粉安全困扰的人们谈“奶”色变:现在,我们拿什么来喂养孩子?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为此,记者采访了湘雅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旷寿金教授,就宝宝结石问题给大家提些建议。

罹患结石原因多,尿频尿痛需重视

记者:旷教授,“奶粉事件”后,很多妈妈都非常恐慌,请问有哪些原因可能诱发儿童肾结石?家长如何鉴别孩子是否患有结石?

旷寿金:小孩患结石很少见,大人才容易得泌尿系结石,我们以前偶尔接诊过肾或输尿管结石病例,觉得十分奇怪。

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可以确定的是,婴幼儿摄入添加了过量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会导致肾结石,因为婴幼儿是以奶制品为主食。 一般来说,儿童肾结石的发病,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和生活环境、饮食结构有关。如泌尿系统畸形或患有泌尿系统感染会引发结石,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钙尿症、高草酸盐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也可能会引发结石。

若发现小孩有这些症状:不明原因的哭闹,排尿时尤甚;小便频繁,尿中带血;少尿或无尿。家长务必带小孩去医院检查,主要诊断手段有尿常规和泌尿系B超检查,尿检可以发现尿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记者:如果发现孩子患了肾结石,该如何治疗呢?有的家长在治疗后担心有后遗症,坚持给孩子服用中药,您觉得必要吗?

旷寿金:如果证实有结石,要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三聚氰胺引起的结石为泥沙样结石,大多可以自行排出。合并梗阻、血尿、感染、肾功能不全者才需住院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补液、碱化尿液、控制感染,碱化尿液可采用5%的NaHCO3(碳酸氢钠)输液或口服片剂。对于严重的合并肾衰竭患儿可应用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等治疗方式,体积很大的结石,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取石。排石的同时,需要检查结石成分、有无原发疾病等等。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进一步检查有没有引起结石的原发疾病,防止复发。

肾结石患儿经治疗情况好转排尿通畅后即可出院。但结石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应按时随诊。中药排石主要是因为中药具有利尿功效。

盲目补钙不可取,科学喂养防结石

记者:怎样才能预防宝宝不得肾结石呢?

旷寿金:首先要明确孩子的泌尿系统有没有畸形、感染和代谢性疾病,如果有,应该积极治疗。

其次,预防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入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的饮食中肉和内脏类食物比例增加,家长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零食中含有大量盐分,加上饮水不足、运动量小,这些因素可以导致尿钙或尿酸浓度升高,继而形成结石。

合格的牛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有些家长生怕孩子长不高,常自行给孩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使肠道吸收的钙增多,一旦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多余的钙剂难以排出,发生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就更大。小孩在两岁以前由于生长发育快、接触阳光的机会少,需要补充适量的钙剂和每天400-600个单位的维生素D,两岁之后就无需刻意补钙了,因为我们的饮食中已含有钙质。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