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高一飞教授与法学院学子谈司法改革
来源:法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3日 作者:黄修海
4月2日晚,西南政法大学高一飞教授在校本部科教楼305为法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司法改革的方向之争”的讲座,讲座由法学院党委书记马跃如主持。
高一飞教授以《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的出台为切入点,简要回顾了司法改革历程,对司法改革的主要争议做了深入浅出的评价。他认为,自1999年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以来,中国司法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司法改革在方向上依然存在明显失误,突出表现在重体制改革而轻程序改革、重法官业务素质而轻道德素质、重司法独立而轻司法制约。
程序改革可以超越体制障碍,当下可以从司法程序改革着力谋取司法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法官道德素质的考察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国外关于“口碑”和在当地工作年限的考察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我国法官选任的借鉴。司法制约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只有司法制约解决之后,才可以谈司法独立。
司法考试对推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对司法考试方向的调整是纠偏而不是走回头路。司法独立、司法为民和司法大众化之间并不矛盾,“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不仅有美国样板的佐证,而且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它们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高一飞教授还就法官道德素质考察方法、内部监督和外部制约等问题回答了学生提问,马跃如书记对讲座内容做了精彩点评。
相关链接:
高一飞,男,1965年出生,湖南桃江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执业律师。曾为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和美国丹佛大学美博士后,湘潭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诉讼法学科(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现已出版专著《有组织犯罪问题专论》、《刑事简易程序研究》、《刑事法的中国特色研究》、《程序超越体制》、《守护我们的权利》、《检察改革措施研究》、《良法之治》共7部。
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1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及CSSCI的46篇,其中近五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为20篇)。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大学项目、湘潭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已经通过结项评审)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参加福特基金会项目一项(已经结题),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一项。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体与司法关系国际准则研究”。
除从事法学研究以外,另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200多篇。担任《检察日报》、《东方早报》、《现代快报》专栏作家。论文或者评论文章被《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数十家报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