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汉语言教育专家施仲谋做客我校经世讲坛
来源: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4日 作者:郭鹏飞
4月13日晚7点,著名汉语言教育专家施仲谋博士在新前101报告厅为我校学子作了题为《中华文化、品德情意与国民教育》的学术报告,并授聘为我校文学院兼职教授。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出席并向施仲谋博士颁发聘书。政管院副书记彭忠益教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系颜峰教授出席学术活动。报告会和受聘仪式由文学院副院长阎真教授主持。文学院、政管院的200多名师生参与学术活动。
施仲谋博士从文字角度谈香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在语言文字上,他指出香港重视英语而相对轻视汉语。在香港的教育体系里,普通话基本与德语、法语等外国语言同在一个课程序列里。而民众普遍接受的“中文”是指的“广东话”。香港人认为广东话是其“母语”。施博士指出这是由香港有150多年的殖民史和回归祖国仅有10多年的历史渊源决定的。在中小学校里,普通话课用普通话讲授,而中华文化还是用英文讲授,且英文讲授的课时占绝对大的比重。
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大陆和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施博士援引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和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以《把目光投向中国》为题的演讲中讲到“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香港乃至全世界的发扬与传承是大势所趋。
施博士论述香港推进国民教育的实践和理论进程、青少年学生诵读的小品文均源自中华文化经典著作。施博士指出音韵优美的经典是诵读的绝佳材料。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
施博士就师生关注的香港中华文化认同和国民教育现状以及在香港这样各种宗教文化汇集的国际性都会城市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所遇到的困难和政府在这方面的局促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本次学术报告会学校人文社科处主办,政管院和文学院共同承办。
人物简介:
施仲谋,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汉语中心主任,亚洲研究中心院士,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香港中国研究生会常务顾问及语言现代化学会顾问等职务,曾任香港中文教育学会会长及香港中国研究生会创会会长。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等。专著有:《语言教学与研究》、《广州音北京音对应手册》、《日本语广东语解读》、《延寿与禅宗》、《红楼梦诗词释义》、《普通话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语文能力测试语比较》、《朗诵的技巧与训练》、《成语典故解读》、《中华文化承传》、《中华文化撷英》、《大学普通话》、《Putonghua for Foreign Leaners》、《Cantonese in Hong Kong》、《A Bout Hong Kong》等,分别于内地、台湾、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