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深度开采通风防尘技术取得新突破 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科技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1日 作者:阮丽君
4月18日, “铜录山铜铁矿深部开采通风与防尘综合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并已成功应用于铜录山铜铁矿,节省了通风工程量,减少了控风构筑物,降低了通风费用,改善了井下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对类似矿山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矿井通风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和开采强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目前我国许多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已经进入500-1000米的开采深度,上述矿井通风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深部开采粉尘污染问题也很难解决。基于此,我校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吴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竭诚合作,针对典型矿山铜录山铜铁矿(开采深度为500-800米)的矿井通风与防尘问题进行攻关,在矿井通风优化理论、网络分析软件、通风网络分风及其调节技术、风机节能、化学抑尘剂配方、防尘系统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以下创新成果:
1、提出了关键风路调控分风、一般风路自然分风和主扇-辅扇-通风构筑物联合调节的深部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能量最小化的矿井通风模型。
2、实施了中央副井进风和主扇设置于井下两翼回风石门的地下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创建了两翼平行双巷双上、下行式的阶段通风网络。该矿井通风模式在700m左右的开采深度可提高矿井有效风量,强化井下排烟、排尘、排热效果,解决了多中段同时作业污风串联的技术难题。
3、开发的适合抑制含铜磁铁矿、含铜大理岩、含铜矽卡岩及铁矿石等粉尘的高效湿润剂新配方,湿润效率比水增大3倍以上,抑尘效率明显提高。研制的湿润剂溶液自动喷雾防尘系统解决了井下卸矿站防尘的难题。
通过以上技术创新,铜录山铜铁矿的矿井通风系统的测定和改造得到了优化,矿井有效风量率、主扇效率、风速合格率、风质合格率等矿井通风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均达到金属矿有关安全规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