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实现两岸直航后首例台胞捐献造血干细胞移植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4日 作者:刘微 伍西明
“感谢台湾同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昨晚6时许,躺在湘雅医院血液科无菌层流舱里的刘女士终于等来了自己生命的希望。随即,来自台湾捐献者体内的270毫升造血干细胞缓缓输入刘女士体内。刘女士成为两岸直航后,湖南首例接受台胞骨髓移植的受益者。
41岁的刘女士是湖南长沙人,去年单位体检,被查出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愈的唯一希望就是找到配型的造血干细胞。寻找干细胞的过程一波三折,在中华骨髓库,医生找到了两名初配成功的志愿者,但在高配时未能配上。所幸今年年初,在台湾慈济骨髓库里找到一名和她相匹配的志愿者,为刘女士带来了生的希望。一星期前,刘女士被送进无菌层流舱,经过几天大剂量化疗,她的身体完全丧失造血功能。“这是移植的最佳时机!”主管医师徐雅靖副教授表示。
长沙到台北每周只有一趟航班,为了将最宝贵的时间留给救命骨髓,21日上午出发的血液科医生彭捷选择了传统路线:从长沙出发,经香港飞台北,再乘车到达位于花莲的台湾慈济骨髓库。
22日14时,志愿者在花莲的一家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至当日22时采集结束,共采集270毫升造血干细胞。23日上午9时,彭捷携带着装有造血干细胞的特制小冷藏箱,从花莲抵达台北,乘坐MF0890次航班飞抵长沙。
从黄花机场回来的路上,彭捷讲述了在台湾采集骨髓的经历:“总的来说很顺利,捐献者是一名36岁的男性,身体健康。经过检查,采集到的骨髓完全符合各项移植指标。”采集一般都要经过两次,由于捐献者情况特别好,270毫升骨髓,一次采集成功。
采集前,骨髓捐献者告诉彭捷,让他把最美好的祝愿带给刘蓓,并表示奉献、贡献是人类的大爱。能够成功捐献骨髓,救助他人生命,是他今生最大的幸事。经过快速预处理,18时30分,这份“生命种子”开始快速输入刘女士的体内,整个输入过程仅50分钟。
台湾直航长沙后,节省造血干细胞运送时间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湘雅医院血液科徐雅靖副教授做了解释:“首先能保证干细胞的成活质量,时间越短,患者可能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也将大大降低。此外,采集后的骨髓在4摄氏度的条件下,只能保持24小时的活性,路上一旦有变故,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而直航飞机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