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著名胃肠外科专家黎介寿院士来湘雅医院讲学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作者:刘玉军 伍西明

日前,著名胃肠外科专家黎介寿院士到湘雅医院讲学,他以自身60年从医经历做了题为“我的专业发展过程”的讲座。讲座由湘雅医院主管科研副院长杨连粤教授主持,科研部门负责人、全院研究生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黎介寿院士以“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负有一定使命”引入主题,指出医生的使命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黎院士说,医生要从“对病人要有亲情感,从病人的需要着想,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三方面来完成医生的使命。

他结合自己做外科医生的经历,就“怎样提高自己的学识技术水平”为大家指出途径。他说选专业的基点是业之所需、时之所至、兴之所近和力之所能,选专业课题的萌芽来自临床、培养兴趣、广阅杂志、联想启发,选题的注意点是学他人之长、扬自我之优。

黎院士还总结了成功的四个关键:一是执著━━不轻易地改变主题;二是求精━━不满足自己的现在;三是出新━━敢否定自己的过去;四是务实━━认真求证确信事实。最后,黎院士勉励大家选好专业、做好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为医院和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讲座结束后,黎院士还接受了部门学生提问并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黎院士的讲座贴近医学临床,医疗经验和数据全部出自自身经历,对大家的医学之路具有指引和借鉴意义。

相关链接:

黎介寿,1924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胃肠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湖南省浏阳市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经长期探索与大量动物实验,攻克肠移植技术难关,在防治感染与促进功能恢复、排斥反应的监控等方面创造了新技术、新经验,成功地进行了亚洲首例全小肠移植与首例肝肠联合移植,使我国成为当时国际上8个能开展肠移植的国家之一。独创一系列国际最好水平的肠外瘘治疗原则与方法,推广全国。在国内率先研究临床营养支持,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在我国积极推广,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影响深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发表论文362篇,主编专著7部。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科学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是国际外科学会国家级会员、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会员、欧洲消化道外科学会会员,同时还是中华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华创伤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学组顾问。是“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主编,兼任“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

擅长于腹部外科,精于临床营养支持,对治疗肠外瘘、短肠综合症等复杂疑难疾病与危重病人有丰富的经验与卓越效果。1994年完成了亚洲第一例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2003年4月又完成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术、10月进行了亲体供肠移植,从而完成了肠功能障碍的系列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肠外瘘》、《临床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围手术期处理》等专著8部,参与21部著作的撰写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重大科技成果34项。先后获“何梁何利奖励基金”医学与药学奖、国家科学大会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各一次,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荣获总后勤部、南京军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培养人才先进个人、有突出贡献的名老医学专家、培养科技人才先进个人等10余次。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