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无声铸师魂——素朴与沉毅的周卓平老师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作者:周久红

周卓平老师,她看上去没有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也没有开辟一个时代的雄心和伟力,但她对自己的生命有着独特的期许。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平淡中书写着一名教师的精神境界--以朴素的教育理念与沉毅的人生态度,实践着她的平凡人生,影响着一代学生的成长,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老子和朱熹所崇尚的品质和人生态度——素朴。《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朱熹:直谅朴实,处事不苟。

在同时代的人中,周卓平绝对不是出类拔萃的。让人崇敬之处是她有一颗素朴的心,一个素朴的远景,朴实待人待事,不追求功名利禄,只为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自身的卓越,只为在默默的付出中享受收获的乐趣。当我们问起周老师有什么理想吗?丈夫张新民教授,沉思了一会说,理想?说真的她还没有和我说过她有什么理想,如果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希望学生能学有所成,希望我们研制的材料能够用在国家建设的大项目上。这就是她的理想了。

周卓平老师是1980年来学校从事学生工作的。学生工作做得很深入,因为她在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上,事业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她不但做得有滋有味,而且她工作的态度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那时的学生,现是材料院一名教师的邓云龙说,周老师从来不说什么大道理,但她总是悉心地关心我们的成长,她教育我们:学生的天职是学习。那时评奖学金、当选班干部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要成绩好,成绩好了才能树立典型,才能在学生中有威信。另外,周老师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对于该严格管教的学生她是豪不留情的。学生邓云龙说,周老师这种朴素、正直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的思想,是她教会了我们踏实学习、朴实做人做事的理念。

周卓平本着朴素的教育理念,但对待学生她总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智慧,既爱又严,学生对她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八十年代的校园娱乐活动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学生们迷上了打麻将,学生以为晚上是安全的时候,于是在寝室里大开牌局,大家只知道"魔高一尺",却不知道"道高一丈"。可周老师半夜也会来巡察。让大家更想不到的是,周老师捡起几个麻将子,便给学生家长寄去。经历了这样的风波,大家再也不敢不好好学习了。为了让大家学习成绩提高,她可是想尽了办法。考英语四级,大家的听力都不怎么好,于是她设下规定:每天早晨六点半,大家准时到教室集中听英语。她自己也会带上年幼的孩子,拿着馒头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们练习。虽然那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我们却是在那个时候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现在在材料系任教的邓云龙老师这样感慨。

素朴的她,总是亲力亲为,和学生一起成长。在学生眼里,她是实验室的大管家。丈夫张新民教授是国家"973"项目"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在培养学生上,他主要是在学术上把关,而平常学生以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全是周卓平一个人给揽下来了。身兼管理员、采购员等数职,她总是不会闲着,她看到该吃午饭了的时候,要是看到实验室里有学生还在做实验,她会悄悄地给学生带个盒饭进来,有时候学生必须晚上呆在实验室里观察实验的进展情况,她会想一些土办法来打理睡觉问题,自己跑到街上买上一些海绵和布料,然后请人,就这么自制了一个"小床",让学生能在实验室里休息。而为了让学生们好好地学习,关于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实验的进展情况都是在周卓平脑子里存了一本账的。在周卓平的办公桌边的柜子上还贴着学生发表论文的情况表,以便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丈夫身边,她是得力的助手,不光是帮助丈夫带好这实验室里的四五十号人,更是在科研上支持着,每次申报课题、项目评估检查、与合作单位的洽谈都少不了她的功劳。

朴素的人总是能找到朴素而又智慧的方式来激励和帮助学生早日成才。周老师喜欢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但是她有个理念,忙是要帮,但是她认为总要有个说法,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了才有收获。设立奖励机制,这是她的办法。她鼓励学生争取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在何等刊物、影响因子如何,就会相应地得到奖励。这样一来,学习刻苦而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总是能凭借付出获得这样的回报。这种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收获,既不伤学生自尊,也让学生学会了自立。付出了才有收获,这个道理谁都懂得,但是要这样践行起来却是有心人才会考虑这么多的。

在她的生活中,你似乎找不到她其他的爱好,好像工作就是她的爱好。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枯燥单调,其实只有周卓平她自己才懂得,这是她最大的愉悦,她在平凡的工作中培育一代代学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在平凡的付出中收获快乐的人。她是一个深深地懂得自己的人,她懂得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她想要什么,她想要的就是做好朴朴素素地做人、做事。对于名利,她同样抱有一颗素朴的心。和丈夫张新民及团队一起搞科研的她,她从来都不让丈夫写上自己的名字,有一次,张老师偷偷地把名字写上,被她发现,她批评张老师说,不要写我的名字,这些对我来说不重要,要写,写你学生的名字,他们年青,他们需要。

除了素朴,用沉毅这个词语来形容周卓平是不足为过的。《宋书.王昙首传》中记载道:王昙首沉毅有气度,宰相之才也。沉毅的意思是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忍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周卓平没有成为一个宰相,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沉毅的宰相气度面对着种种苦难,用乐观和从容书写着蓬勃的生命力,用蓬勃的生命力影响着她的学生。所谓身教大于言教,知道周卓平人生经历的人,都由衷地敬佩她执着、沉毅的精神。她和我们一样,不是神圣,只是一个平凡人,她一样地面临过人生的苦难,但是她却承受了比一般人更多的东西。1991年,她患有乳腺癌,做了左胸的切除手术。随后,经历了婚姻的碾碎。2003年,她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而这其中伴随她的还有经常性的关节疼痛,在疾病中,周老师也曾焦虑过,恐慌过,但是是什么让她这样坚强、乐观地热爱着她的生活呢?

周卓平她一定是深深地懂得: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是向命运之神低头还是不屈不挠去珍惜人世中美好的东西,比如去培育、影响她那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学生,比如去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周卓平选择了活着,而且是勇敢的活着,更加精彩的活着。这没有她素朴的人生底色,没有沉毅的气度是挺不过去的。在苦难过后仍然坚忍、乐观的她,足以是一个深动的例子,鼓舞着她身边的人。正因为她爱惜着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她懂得把这种生命的馈赠带给了她的爱人,把爱延伸给丈夫、孩子、学生和同事之间。曾是周老师在八十年代担任材料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现是材料院的一位老师回忆说,周老师与他的最后两次通话,一次是提醒我开学三个星期了,教研室还没有开过一次会。可见,她是时刻在关心着教研室整个团队的发展,关心着年青一代的成长。说起周老师是怎样关心、感染学生的,大家都不会忘记朱航飞的事情。朱航飞本来在2004年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可是临毕业时一场车祸使他的头部严重受伤,不得不休学一年。即便是休养一年后,恢复状况也还差强人意。重返校园后,朱航飞忐忑不安,还有哪个老师愿意接受自己呢?在主管学生工作的肖来荣副书记的推荐下,朱航飞找到了周卓平。周老师二话不说就收下了这个焦虑的学生。朱航飞悬着的心落了地,喜不自禁地告诉肖来荣:有老师要我了!

接收下朱航飞还只是一个开始。朱航飞家庭情况并不好,父亲病逝,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好,自己还有较重的后遗症需要人照顾,母亲跟着来到了学校。要租房、要生活,压力陡然大了起来。周卓平知道后,将课题组的材料仓库挤出一间来给朱航飞母子居住,并以雇佣朱妈妈看守材料为名,每月开给几百元工资,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周老师又找到院里,帮忙给朱航飞安排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担心朱航飞单独学习和工作会有危险,周老师又嘱咐实验室的同学轮流陪伴他,以保证他的安全。而当朱航飞主要能够在头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圆满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后,周老师又热心地帮助他找了一份工作,并结合他的特殊情况,给予了工作建议。

周老师的学生唐老师回忆说,她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很感谢周老师的细心和鼓励。他说,做实验时总会碰到一个个"瓶颈",而这时候,只想就此打止。周老师往往会在这个时候,贴心地和大家说,其实当你面临一个困难的点的时候,你可以放弃也可以坚持,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你就永远只能止于此了,如果你能够越过这个点,那么你就与别人不一样了,你的水平也就上去了,这样才会卓尔不群。有时候,周老师也会和我们聊聊实验的进展,不经意间会有拨云见日的明亮。在我们心里有一些摆动和浮躁的时候,周老师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当我们疑惑地问道:周老师怎么知道你们心里有摆动了?他说,她能观察出来。观察得如此仔细,没有一颗真诚的爱护关心学生之心是看不出来那些细微的浮躁的。也许只是一句轻轻的话语,也许只是微微的一笑,对于在困难面前踌躇不安的学生却是多么大的鼓舞。很多时候,人缺乏的不是能力,缺乏的却是鼓励和支持。而周老师就成为了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那么以后,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忘记周老师那轻轻的一句话,那在阴霾中的一丝微笑。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的困难,大家都会勇敢地跨越过去,在山峰上遥望远方,因为周老师告诉我们远方是美丽的。

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也许不是你的能力有多么强,最重要的是你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否能够感染你的学生,你的做人处事的态度是否能影响你的学生,而平凡的周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成才证明了素朴的教育思想是智慧的,她自己挑战着人生的苦难也彰显了她的沉毅气度,而素朴与沉毅这两点,是周卓平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