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严师慈母周卓平:用爱点亮心中的灯塔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6日 作者:武海亮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吃她烧的饭菜时,她总是让我多吃,并不停地给我夹菜。因为我来自湘西农村,她总担心我吃不饱。我临走时,她还送我一些东西,并一再祝福我父母。考研时给我找单独的教师辅导,让我如愿以偿读上研;当我从印度回国时,她又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设法让我们成伴;当我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鼓励我继续努力;当我在异国他乡时,劝导我好好把握机遇……周老师是我的严师慈母,帮助、影响了我的一生。”这是记者在采访周卓平老师的丈夫张新明教授时,从他的手机里摘录的一条短信,是妻子在国外的一个小有成就的学生发来的。一字一句,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无私无尽的爱。大爱无痕,教书育人28载,周卓平老师洒向学生的都是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提起周卓平老师,学生们更愿意称其为“周妈妈”。在他们心中,周卓平不仅是老师,是师母,更象自己的母亲。从教28年,周卓平老师始终在扮演着老师与母亲的双重角色,将满腔热血化为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时刻牵挂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她心中,学生永远放在第一位。爱的灯塔,矗立在心的彼岸,清晰可见。

作为周卓平老师的学生、同事,材料学院的邓运来老师给记者讲述了两个小故事。生前系材料系党总支副书记的周卓平,一直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她看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周卓平老师可谓用心良苦。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帮助邓运来那一届学生过四级,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考过四级,周卓平费尽心思。针对大多数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差的情况,周卓平特地向学校申请,给学生们争取了一间语音室进行集中学习。有些学生贪玩,学习自主性不高,为了加强监督,每天早晨和晚上,周卓平都会带着年幼的儿子、拿着馒头到语音室来“陪读”。周卓平还动用自己的私交,请来了外语院的老师在周末专门辅导底子薄的学生。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三个月后,同学们的听力和口语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均顺利通过了考试。想起这事,邓运来老师至今仍然感激周老师:“因为周老师的不懈努力和帮助,我们才能成为新中国第二批过四级的大学生。”

周卓平老师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的都是一样的爱。材料学院曾经有一个学生,虽然有艺术特长但由于读的是专科,所以很自卑,平时不善与人交流,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但是周老师却发现了她身上的优点,大胆提拔她为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充分发挥她的特长。经过锻炼,这个女孩子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大胆自信,后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也很突出。想起当初,邓运来老师连称惊讶:“周老师的做法让大家感到很吃惊,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来,周老师的因材施教,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谈起周老师爱生如子的事迹,几位研究生都不约而同跟我们讲起了朱航飞的故事:

朱航飞是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毕业的本科生,考研后出了车祸,整个脑颅骨都撞扁了,昏迷一个多星期才抢救过来,休学一年,头上戴着个金属壳,智力也受到影响,还患有癫痫,时常口吐白沫。回校后找不到导师,很多老师都认为这个学生带不出来。最后,朱航飞找到周卓平老师。周老师二话没说,收到自己门下。朱航飞家境贫寒,还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周卓平又将他的母亲接来,安排在课题组打扫卫生,补贴家用。从朱航飞修研硕士课程,到通过答辩,周老师一直精心培养,毕业后,周卓平为他多方奔走,将其推荐到一家国家大型研究院就业,朱航飞逢人便说:要是没有周老师,我这辈子都完了。

身为丈夫课题组的“大管家”,课题组事无巨细,周老师都要亲自过问,大到动辄几百万的精密仪器,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课题组有博士、硕士生近五十人,周卓平的小本子上,记着每个学生的生日。不论哪个学生,生日那天,肯定会收到100元现金和周老师的问候,这个传统从周卓平刚进课题组就形成了,一直保留到今天,只是随着物价上涨,周卓平将100元提高到了150元。

学生们说:只有做妈妈的对儿女的生日才这样上心。

周卓平老师生前总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包,里面装着针线,看到哪个学生衣服裂开了或者纽扣掉了,周老师都会拉住他帮他缝好。

学生们说:只有做妈妈的才对儿女这样体贴、无微不至。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多少年了,周卓平关心、帮助学生的所有支出,全部都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来的!课题组的学生,凡是有论文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周老师都是重金奖励,即使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也是如此,有时候甚至自己掏腰包,从工资里面拿钱奖励学生。学生们觉得,课题组就象个家庭,周卓平则象一位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的母亲,引导着他们,调教着他们,也用心呵护着他们,学习、工作、生活、情感……无微不至,学生们随时可以找她倾诉自己的心事和苦闷,与她一起分享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教坛育人28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育得桃李满天下后随风而逝;56年的生命之舟,满载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无尽的爱,在层林尽染的季节里抛锚停航。

生于盛夏,生命如歌;逝于仲秋,生命如枫。绿色与红色,周卓平老师的人生画卷永远是生命里最本质最动人的色彩,诠释了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形象;生命的价值在朴实无华中灼灼闪光,生命的意义在生命之花凋谢的瞬间得到升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周卓平老师用爱点燃的灯塔,将一直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