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获2009年度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7日 作者:严慧平 谢明霞
近日,从湖南省卫生厅传来喜讯,由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家邦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获得2009年度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以下简称PU)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成逐年增多趋势,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但仍然不能避免其复发,其2年内的复发率达40%,其中70%在1年内复发,这说明PU的复发因素不仅仅是幽门螺杆菌。
湘雅医院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将微血管密度、VEGF、PDGF、MK、HTFF、LF-1β和LF-8等多种细胞因子引入抗消化道溃疡复发的研究,通过多通路多靶点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优化组织重构,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先成功复制消化性溃疡复发模型。课题组还首次进行“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以及分子机理研究,并进行胃溃疡复发的蛋白组学研究,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为了解开PU复发这一医学难题,自2000年以来,课题组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入手,运用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和定量技术,检测与PU病情、病程相关的MK、EGFR、HGF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量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PU及其复发的病理机制。课题组经过研究后认为,PU的发生、发展、修复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贯穿于PU的整个过程,并影响溃疡的愈合质量。在抗酸治疗基础上,如何调节各细胞因子的表达以改善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成了PU治疗的新目标。
课题组经过8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验,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基因及信号途径、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方面,探讨了一套预防溃疡复发的作用机制——疏肝健脾和胃法,并对381例患者进行1年的追踪观察后得出结论:其复发率仅为9.2%(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复发率为30%),该法对PU的愈合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并从根本上阻断PU发病—愈合—愈合—再复发的自然过程。
PU属于中医“胃脘痛”、“反胃”、“吐酸”等范畴,其病变主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课题组认为PU虽然病症复杂,但都有“木郁土恙”的共同病理变化,肝属木,脾属土,所以应从肝论治,治肝可以安胃,安胃则溃疡愈合,主张以疏肝健脾理气为根本,而疏肝健脾和胃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该方法的组方主要有党参、白芍、白芨、延胡索、柴胡等,其中,党参可以达到健脾益胃;白芍养阴和胃、止痛;白芨祛除糜烂、收敛胃酸、生肌止血。该组方对PU有效率达91.8%,复发率仅为9.2%。课题组还以此为组方原则,成功研制出健胃愈疡颗粒和健胃愈疡片两种国家级新药。
该研究为今后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新药研究建立平台,对中医药现代化和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论文被Medline收录9篇,被CSCD收录18篇,被CNKI收录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