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结束 我校14门课程获参评资格
来源:教务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2日 作者:赵军 曹丹
日前,随着2009年湖南省精品课程评选暨国家精品课程推选工作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的结束,2009年,我校共有工科大学化学、编译原理、机械制造工程训练、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文化产业概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体寄生虫学、文献信息检索、大学生安全文化、金属材料热处理、舞龙舞狮、临床技能实验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14门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参评资格。
自从2003年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以来,鉴于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国家精品课程发挥了以点带面、推广示范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对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日益重视,近两年来国家精品课程成为“质量工程”中申报竞争最为激烈的子项之一。我校在历年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中,共获得34门国家精品课程,名列国内高校第7位,优势比较明显。为了在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务处采取了有力地措施: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提前规划。国家精品课程申报一般在6月份进行,为了推选优秀课程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竞争,教务处首先从2月份开始,就在往年的校级精品课程中筛选出优秀课程,要求相关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提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2008年落选的国家精品课程参评课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课程存在的不足,在2009年进一步加以完善。其次,发挥学校的优势,积极动员相关课程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前联系,教务处提供协助,力争多渠道参与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第三,认真做好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评选,主要由往年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评出了20门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不断壮大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基础与实力。第四,组织召开了“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参加人员包括从省教育厅推荐和从教指委推荐的课程负责人、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指导老师等三十余人,专家就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评审流程、申请表填写技巧、网站建设、教学录像拍摄等内容作了详细地介绍。第五,召开了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动员会,分析了今年课程申报的形势和如何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最后,在教改立项、优秀教材评选、教学条件建设中,统筹考虑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倾斜,不断培育、提高课程的申报实力。
二是层层选拔、精雕细琢。我校能够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课程,均经过层层选拔:首先,必须是校级精品课程,而且要经过一定的建设周期,具备一定的实力;凡是具有较好基础的课程,先由学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作为校级精品课程的候补。其次,从学校推荐出去的参评课程,学校主要聘请往年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组成专家组,严格按照正常的评审程序产生,以课程实力为准绳。三是学校推荐出去的课程,在上报之前,教务处组织知名专家进行课程预答辩,各课程负责人就申请书的内容接受专家30分钟的提问,促使课程申报内容精益求精。最后,课程申请书提交教育部网站后,教务处专人负责审核各课程的提交内容,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格式规范严正。
三是课程网站确保畅通。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后,相关课程网站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为确保课程网站畅通、内容建设高质量,教务处一方面全程跟踪、指导相关课程的网站建设,协助各课程高标准地建设好网站内容,凡是发现的问题,及时、迅速地反馈到各课程,不留错漏。另一方面,要求网络维护人员切实做好网络畅通工作,暑假期间专人值班,课程内容需要整改的,及时与课程负责人联系并联络到人。
经过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参评课程均做好了周全的准备,满怀信心地参与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精品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