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简报第40期
来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2日 作者:--
中南大学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
第40期
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9年6月22日
本 期 目 录
◆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刊发简报专题介绍我校
探索创新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刊发简报
专题介绍我校探索创新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近日,我校收到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5日编发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503期。该期简报题为“中南大学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探索创新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简报指出,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南大学紧紧围绕“凝心聚力、弘扬特色、科学发展、争创一流”这一实践载体,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探索培养高级工程人才的科学发展道路。
简报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如何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新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与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将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解放思想讨论,确立了“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发展战略,把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重要使命,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行业特色、发挥学校优势,着力培养面向国家、面向行业、面向区域一线产业的具有较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学校今年将提前批次招收200名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学生,涵盖矿物与材料类、冶金与环境类、机械类、材料类、土建类、交通运输类等工科类专业。
二、突出实践特色,优化工程人才培养机制
充分运用前期学习调研的成果,积极探索优化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的方法,大胆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尝试,丰富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一是采取“4+1+1”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培养形式。将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前4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第5年为工程实践阶段,第6年为工程硕士生培养阶段。二是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实行适应个性化发展的选课制,强调所有课程均面向工程服务;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工程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增加面向工程生的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培养环节;部分课程要求外聘企业工程师教师的授课量应达30%以上。三是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着重于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创造力。四是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总共不少于2学期时间到国内大中型企业顶岗或挂职,在生产车间接受工程实践训练。结合生产实际,以毕业设计取代毕业论文。五是建立工程教育“双导师”制。学校依托学科性公司、行业董事单位形成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在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
三、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贯彻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学校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培养管理由“中南大学荣誉学院”负责,成立由院士、资深教授、博导及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的高级工程人才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培养过程顺利实施。学校按专业(领域)招生、按专业方向培养,毕业和授予学位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即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先就业再完成学业,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注重创业教育,通过项目支持、科技成果孵化场地建设、鼓励创办小企业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学校通过构建教育、激励、保障三位一体机制,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国家需要的基础行业、基层一线就业。学校还将进一步按照“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拓宽“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的覆盖面,为国家培养大批既满足眼前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需要,又能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及工程管理骨干,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钟 文)
信箱:kxfzg@mail.csu.edu.cn,电话:0731-8830972
网址:http://news.csu.edu.cn
报:湖南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送: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本期责任编辑:李振田 李代刚
发:各二级党组织、党支部,各二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