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再生铅循环利用项目通过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
来源:冶金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0日 作者:邢仲文
9月9日,由我校联合河南豫光金铅公司共同完成的重大科技项目——“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新工艺研究”成功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国际先进,其铅膏的底吹熔炼和硫的循环利用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我校冶金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学益教授作为项目校方负责人参加了项目鉴定会并作汇报答辩。
据了解,我国每年铅酸蓄电池的耗铅量将占金属铅总消耗量的80%以上,因此,有效利用铅酸蓄电池中铅资源将对我国再生铅产业乃至整个铅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和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再生铅工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形成独立产业,但与国外高效、机械化的处理工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和电动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废旧铅酸蓄电池成为一个巨大的可回收再生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先进、环保的再生铅冶炼新工艺势在必行。
以郭学益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资源循环与环境材料研究团队与豫光金铅公司强强联合,以我国铅物质流分析结果为根据,以生态设计、3R原则、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材料等原则作为指导,以重力分选理论与熔炼基本理论为理论依据,设计建设了年产1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工程项目。本项目采用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铅膏底吹熔炼和板栅直接熔炼再生铅合金工艺处理废铅酸蓄电池,每年可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18万吨,回收铅10万吨、聚丙烯塑料8200吨,每年新增销售收入20.4亿元,实现利润2.8亿元。其中通过工艺的创新,全年可节约能耗和各种原辅材料消耗合计2200万元。项目的成功建设实现了废旧电池的大规模集约化、自动化、清洁生产,塑料、聚丙烯的无铅化分离,铅膏采用底吹熔炼技术直接深加工电铅,硫的直接硫酸化利用,板栅铅的直接合金化,具有过程环境友好,生产过程节能、减排、降耗,原料适应性强,自动化水平高、投资少等特点。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钮因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蒋开喜、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大师蒋继穆等七位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生产工艺先进、设备运行可靠、生产稳定高效、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并建议尽快推广应用,以推动我国再生铅产业的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