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应用“解剖性肝切除法”成功救治一巨大型肝癌患者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 作者:喻灿球
近日,湘雅二医院普外腔镜中心应用“解剖性肝切除法”成功救治一巨大肝癌老年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于昨日康复出院。
患者,女,60岁,因突发右中上腹疼痛半月于9月1日入院。该 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中,CT示左肝5x8x7cm大小肿块,肿块体积巨大,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于9月4日行腹腔镜下左肝肿块切除术。手术由刘威副教授主刀,熊力总住院任第一助手,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法,历时5小时,手术顺利,术中失血仅100ml。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后未发生胆漏、胰漏、大出血等并发症,于9月17日康复出院。
肝切除手术是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首选方法。一般常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此法一大缺点是切除范围不足:由于对肿瘤范围(尤其是深度肿瘤) 估计不足,容易造成切缘癌残留,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标准。近年来,随着术前肝功能检测方法和手术器械的进步以及对肝脏解剖和HCC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解剖性肝切除日益得到临床重视。
非解剖性肝切除基本采用Pringle法进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简便,手术时间较短。解剖性肝切除术也称规则性肝切除术,是相对于非解剖性或局部切除而言的,这种方法通过预先切断病侧肝叶的入肝血流后,按外科解剖的肝段、肝叶、半肝或肝三叶的范围切除肝组织。解剖性肝切除术的要求是预先结扎、切断病侧肝蒂管道,在解剖平面上离断肝实质。在我国,HCC绝大多数发生在乙肝肝硬化背景下,术前就存在或手术操作引起肿瘤的肝内播散是影响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绝大多数肝内转移是通过门静脉血行转移播散。因此,解剖性切除供应肿瘤所在部分肝脏的门静脉及其分支所涉及的区域应是较合理的方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不过,解剖性肝切除技术复杂,对外科医师技艺是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