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做客我校"经世讲坛"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 作者:实习记者:田如本 余月秋

9月19日,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先生受邀来校讲学。当日晚7点,南校区新文法楼225室座无虚席,文学院百余名学子聆听了康保成教授“从历史人物潘美到戏剧形象潘仁美——兼谈口述历史的特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精彩讲座。

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出席讲座并讲话。他对康保成教授的来校讲学表示热烈欢迎,并要求同学们要珍惜这次机会,开阔视野,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

“我从广东的中大到湖南的中大讲学,感到很高兴。”康保成教授质朴的开场白拉近了与现场学子的距离。他从两校均简称“中大”入题,详细陈述了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的渊源。

康保成教授从四大方面开讲:一是重新解读《宋史·杨业传》,他用生动的语言、详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现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二是口述历史中的潘仁美及其对历史与文学的影响,康教授引经据典,通过《杨文功谈苑》等古代经典作品论述“把潘美塑造成潘仁美是一大冤案”,还原了潘美系英雄战将的历史真相。三是口述历史的特点及其与文化的关系,康教授对“口述历史”做了解释,并追溯了它的渊源;通过古代典籍对其发展的原因作了解答。四是总结和余论,康教授总结了口述历史与文学、历史的关系:文学不是历史,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它和口述历史很是接近,但是历史是现实的反映。

康保成教授与现场学子分享了他的三点体会:文学的原始形态是口述,因此探索口述与文本的关系是文学史研究中的前沿课题;戏剧作为一种口述艺术,值得研究;史书的局限性决定了口述艺术的长期存在,但是口述历史的背景在不断发展,要求更理性,更逼真的还原历史,然而失真现象依然不可避免。

康保成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互动,一起探讨口述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院杨雨教授对讲座做了总结,她说:“康老师的讲座很有启发,对以后的治学和研究都是受益匪浅。她要求同学们:在今后处理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研究上,要求真求实,在掌握大量的资料上还原历史。

链接:康保成教授简介

康保成教授,男,1952年生,河南郑州人。1975年至1984年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春至1987年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黄天骥教授。1987年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戏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近年来侧重从戏剧与民俗、宗教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古代戏剧形态的演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