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开班 培养模式全国首创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2日 作者:袁双冬 程海威 摄影/杨华峰
今天(10月12日)上午8:30,我校首届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暨联合基地签约仪式在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司长牛燕冰、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敖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校领导高文兵、陈启元、徐建军,及中铁二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代表出席仪式,试验班全体学生参加了仪式。开班仪式由陈启元副校长主持。
高文兵书记作重要讲话,他全面介绍了试验班的培养模式、目的和意义,对试验班的学生提出了“工程一线下得去,能力全面适应强,功底深厚后劲足” 的要求。
牛燕冰副司长、敖宏副总经理相继发言,分别代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和企业对我校首届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的开班表示祝贺。敖宏副总经理表示,作为联合培养基地,他们将积极配合学校对试验班学生的培养,为试验班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师资力量以及学习、生活的条件,并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专家参与学生课程设计和论文指导工作。
陈启元副校长代表我校与中国铝业公司、湖南博云东方粉末冶金公司等19家联合培养基地代表举行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由徐建军副书记主持。
据悉,我校从今年开始试办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隶属于我校升华荣誉学院,奉行“因材施教”和“精英教育”。它采用“4+1+1”的6年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迫切需要的工程一线的管理、工程、生产和科研方面领军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
据了解,“4+1+1”模式是指“四年大学本科教育、一年工程一线挂职、一年工程硕士阶段学习” 的6年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以先就业后完成学业,学籍管理灵活机动。学校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发展的选课制,课程内容面向工程,强调宽基础、重实践、重应用。自本科开始,学生课程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现场学习,且其中必须要有不少于一年在国内大中型企业顶岗或挂职,部分课程聘请企业专家主讲,外聘教师的授课量达30%以上。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除学校指导教师外,还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试验班涵盖的大类主要有矿物与材料类、冶金与环境类、机械类、材料类、土建类、交通运输类等。
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计划一经推出,其先进的培养模式吸引了大量优秀高考考生,招生情况十分火爆。列入招生计划的新疆、广西、山东、青海、河南、辽宁、湖南等16个省、区,试验班的平均投档线超过平均重点线59.19分,生源十分优秀。被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录取的新生们无不振奋鼓舞,立志干出一番成绩。学生代表栾天翼说:“作为试验班第一批学生,我们在欣喜与兴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我们会坚定信心,树立宏伟目标和远大志向,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把握每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提升自我价值,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人才”。
仪式结束后,开始了为期一天的高等工程教育论坛。钟掘院士作了“走进科学、技术、工程——承担时代使命,享受智慧、思辩、创造交织的美妙人生”的首场报告,接下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中国铝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敖宏、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等十余位专家将陆续作精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