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二医院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研究居国内领先行列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5日 作者:吴礼嘉 林萍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占不明原因晕厥的80%,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这种晕厥或晕厥先兆的病人,因此,血管迷走性晕厥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该病虽其预后较好, 但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生活、学习,甚至造成躯体意外伤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务工作者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这类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逐渐重视和深入。

自2000年来,中南大学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湘雅二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儿科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成教授在前辈谢振武教授指导下,在医院领导和院内相关科室协作下,带领研究团队在湖南省率先开展了直立倾斜试验评价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研究,先后获得医院启明星课题、湖南省科技厅课题(3项),并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公关课题。接受倾斜试验检查的病人年龄自3岁到70岁,近10年来共检查病人超过1400例,特别是近两年检查病人数量大幅度增加,吸引了不少外地病人慕名前来就诊。该团队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的大样本成人和儿童倾斜试验的临床资料在国内实属罕见,其研究成就亦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另外,该团队对儿童晕厥患者的成功治疗,多次博得病人的好评。

倾斜试验技术的开展,近几年来催生了湘雅二医院儿科系列医疗新技术出现,包括“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评价(2000)”、“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的诊断(2005)”、“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2006)”、“卧位与立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2008)”等,这些医疗新技术的成功开展,进一步深化了该院及国内的临床医务人员对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近年来,王成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共发表晕厥系列临床研究论文60余篇,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心电生理发生机制,在国内揭示了直立倾斜试验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确定了儿童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存在家族遗传特征,并能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躯体意外伤害。该系列研究已培养并毕业研究生6名,王成教授还多次被我国儿科权威期刊邀请,撰写晕厥专题的专家论坛专稿或专刊的重点号,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定我国儿童晕厥诊断指南,且多次在学术会议上被邀请做有关晕厥的学术报告,学术观点被国内许多学者引用,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2008年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儿童晕厥学术会议及2009年10月10日在长沙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儿童晕厥学术会议上,王成教授均作为大会主席之一主持了大会,并进行了专题学术讲座,报道了该团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广大与会者与同行的认同,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这标志着该院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步入国内领先行列。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