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副书记解析为何实行离退休两级管理体制
建立立体服务网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2日 作者:——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老干部退休制度,随着离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多,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单位均设立离退休工作机构,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自2000年组建中南大学后,三校原离退休工作处也归口合并,继续对离退休人员进行集中服务管理。即我校教职工在到达离退休年龄后,其组织关系与服务管理便从原单位转到离退休工作处,由离退休工作处全面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原二级单位协助配合。在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我校的离退休管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在“三个平台建设”和为离退休人员做好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离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多,原有机构和体制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全面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需要。
首先,在宏观角度上,新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2008年3月,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中组发【2008】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件中还对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需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宏观要求下,我们认为现有的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很难满足这种要求。
其次,在微观结构上,体制矛盾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随着退休人员的与日俱增,按照现行的由离退休工作处集中管理的模式,离退休工作处的编制和人员配备与担负的任务存在着严重不相适应的问题。而现有教职工离退休后脱离原单位、归离退休工作处单一管理的模式,虽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些特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另一方面,淡化了原工作单位的责任,削弱了原单位的服务管理职能,疏离了离退休人员与原单位的联系,至今仍有离退休人员未落实原单位,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校和二级单位的和谐发展。
而因为缺乏管理体制上的约束,各二级单位在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问题上发展很不平衡,有尊老敬老的好典型,也有中规中矩、不亲不疏的“例行公事派”,还有认识不到位的“甩包袱派”。事实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离退休人员不仅对学校很有感情,对原工作单位更有感情,因为那里是他们工作、生活过几十年的地方,是他们倾注感情、心血和才智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地方。但是随着与原单位关系的脱离,他们的情感也被迫一点点从这里剥离,这对看重自尊心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种情感的疏离,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如果不尽早化解,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三,在管理本义上,内涵建设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随着离退休工作的推动和完善,我们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发展。面对不断增大的退休人员群体,我们必须要考虑:他们退休后应干些什么?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怎么组织他们有所学、有所为?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想法和服务落到实处,真正在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与因素,使老同志了解、理解党和国家、学校的大政方针、发展规划,融入整体氛围,发挥余热,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离退休管理工作,也一直在考虑和探索更好的模式和途径改进我们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在学校制定的14件要事中,就专门列项针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我们采用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走访等方式在广大离退休人员、二级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教职工中征询意见和建议,在实行学校、二级单位两级管理体制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共识。
我们定义的两级管理体制是:学校对离退休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校、院(机关、部处、直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管理办等简称二级单位)两级管理体制。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继续由学校离退休工作处会同相关二级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加强二级单位的职责,离退休工作处原有功能不变。简单地说,就是改变原来的单一管理体制,在保持原有离退休工作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要求离退休人员的原工作单位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关爱,建构起学校纵向管理、二级单位横向关爱的立体管理模式,大家都来为老同志们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教授、老专家、老前辈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应该让他们在离退休后有一个身心健康、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晚年。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离退休工作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动大局。这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在全校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凝心聚力,构建和谐中南,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