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 首例手术获成功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6日 作者:刘微
52岁的易女士患帕金森病18年了,患病期间肢体僵硬、行动迟缓,给她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利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成功的在易女士脑内特定位置植入了电极,并在近日正式开机使用,该技术是通过电极产生一定频率和电压的脉冲波的原理来达到改善患者肌张力和震颤的病状。手术后,易女士由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恢复到了能进行正常生活。
来自益阳的易女士18年前患上了原发性帕金森病,病症表现为右侧肢体僵硬,行动迟缓并伴有持续性钝痛。在服用治疗药物后,出现明显的下肢疼痛,持续一小时后有所缓解,肢体僵硬和行动迟缓现象减轻,但一到两小时之后症状又明显加重,呈现“开—关”现象。为求进一步诊治,易女士来到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寻求帮助。
针对患者病情,神经外科的杨治权副教授表示可以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来进行改善,通过在病人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因过度兴奋的神经元引起的电冲动。他表示,经国内外实验证实,丘脑底核是世界公认的控制帕金森症状最理想的靶点,所以此次手术要将颅内电极插到双侧丘脑底核的位置。“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将电极准确安装到体积很小的丘脑底核上,这对手术操作的精准度要求很高。”为此,手术首先采用了磁共振进行扫描定位,再通过术中C臂反复核对,另外还使用到了电生理微电机,它能记录到颅内单个神经细胞的发电,能很好辨别丘脑底核的位置。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最终电极被准确放入患者大脑。电极插入以后,医生在易女士的右侧锁骨位置安放了脉冲发生器,并通过颈部皮下隧道,将发生器与正负电极连接好。据了解,该系统的电池一般可使用4到5年,如果电池耗尽则需要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更换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导线无需更换。
该系统于近日正式开机使用,患者反应良好,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杨教授介绍,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治疗帕金森、癫痫、肌张力、特发性震颤、舞蹈病、扭转痉挛、部分疼痛等疾病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能使该类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患者回复到正常生活,为他们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