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局曹荣湘教授做客我校经世讲坛
来源:人文社科处 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2日 作者:晓丹
4月1日晚7点,中央编译局人才工作处处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兼职教授曹荣湘博士做客经世讲坛,作了一场题为“气候变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动向”的精彩讲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党委书记刘新庚教授及学院师生约100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冯周卓教授主持。
曹荣湘教授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个新颖的角度解读了气候变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动向之间的深刻联系。他从气候变化的可怕后果、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区别以及对国际气候谈判历史的简单回顾展开话题,并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引发学生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思考。
接着曹教授介绍了当今国际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气候新流派及其代表性学者。生态马克思主义以约翰·福斯特为代表,持有的基本观点为环境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并旨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和解”的思想;依附论·世界体系论以普雷维什为代表,认为第三世界不发达的根源在于边缘对中心的“依附性”、第三世界应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曹教授指出其理论精髓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影响到阶级关系;气候殖民主义则持有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时利用资金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和要挟,企图保持“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经济秩序格局的观点。
最后曹教授提出了气候变化给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几个新课题,比如如何从马克思主义来看待气候变化、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与国际公正等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思索与探讨的专题。
冯周卓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只有坚定理念才能产生思路,通过技术性的步骤最终建立核心价值观。这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的俯视,也引入了许多新概念新信息,对于拓宽学生学术见识和锻炼思考问题方式大有裨益。
曹荣湘教授简介:
曹荣湘,男,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199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西方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任中央编译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社副主编,陕西省铜川市市长助理;现为中央编译局人事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博士后办公室主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日本亚洲现代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学习与探索》杂志编委等。
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左翼理论、世界经济学。编著、译著、专著有:《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大变暖: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和文化》、《流派——当代西方思潮述评》(佩里·安德森著)、《气候变化政治学》(安东尼·吉登斯著)、《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风险》等:在《人民日报》(理论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经济与管理研究》等知名报刊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