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一枚校徽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0日 作者:李登

1999年,我摘下佩戴了四年的 “湖南大学”的校徽,放弃了留湖大任教的工作,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喜欢佩戴校徽的我,又欣喜地将“中南工业大学”的校徽,别在了自己的胸前。

年底,我戴着这枚校徽,参加我高三以后第一次的初、高中同学聚会。开始,平日里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同学们,都很佩服我放弃工作,选择读研的勇气,并且,对于研究生的我,眼睛里有种艳羡。但是,当一个靠近我的同学,大声地读出我胸前校徽上“中南工业大学”几个字的时候,同学们突然都沉默了。沉默中,有个女生忍不住问我:“你读的这个学校在哪里啊?”另一个男生则干脆说:“你怎么搞的,选择学校的档次越来越低了!”在接下来大家纷纷的议论中,他们都对我放弃湖大,选择了中南工业大学而充满了惋惜和不解。

这是我的选择,我无言。一年后的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以及长沙铁道学院合并,我胸前的校徽变成了“中南大学”,很多媒体都登载或报道了这一消息。那两个曾经为了我的选择,而当面给予过我打击的同学,得到这个信息后,他们似乎才找到了安慰我的理由。为此专门给我打来电话,他们都说,这样一来,应该是中南大学发展的大好机会,也许,中南大学将迎来她的黄金时代,我一年前的选择,说不定是很有眼光的。

直到零六年底,我们几十个中学同学,终于在一个同学的结婚喜宴上又相遇了。就快博士毕业的我,胸前佩戴的早已是“中南大学”的校徽。那枚校徽小巧玲珑,熠熠生辉。面对我胸前的这枚校徽,同学们和宾客的眼睛里,没有了不屑,取而代之的是惊羡。他们议论得最多的,是中南大学合并后这几年快速发展的传奇,以及迅速跃起的名气。一些并不了解工科,也并不真正了解中南大学的人们,他们也都知道一个名字——黄伯云,还知道中南大学一个以黄伯云为首的科研团队,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那就是这些中南学人研发的“炭/炭航空刹车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这些普通人之中,有一个我从未谋面的长者,竟然对我说:“中南大学好啊,你们中南大学的这项成果,既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呢!”长者说完,还无限感慨地摸了摸我胸前的校徽。惹得人们向我的校徽投来向往而尊敬的眼神。我很欣喜,眼睛里湿湿的,在众人羡慕的眼神里,我胸前这枚“中南大学”的校徽,让我在人们的眼睛里也显得高大起来。

一晃到了2010年的春节,我也早已成了中南大学的老师。发展到今天,我们中南大学,已经成了一所拥有30个二级学院, 76个本科专业, 28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4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教学基地,5万多名来自全国和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全日制在校学生的著名大学。正月初五的那天,我们几十个回家过年的同学,又聚集在了一起。而我的胸前,仍然佩戴着我钟爱的“中南大学”的校徽,只是那枚校徽的底色,从学生标志的蓝色,变成了教师标志的红色。

见面不久,从当年那个惊问我中南工业大学在哪里的女同学开始,我的那些昔日的同学们,以他们已经都步入了而立之年的年龄,争相戴着我的那枚“中南大学”的校徽拍照留念。他们兴高采烈地摆着各种姿势,在数码相机下,留下了自己一幅幅佩戴着“中南大学”校徽,神采飞扬的身影。

有的人还将左手点在我的那枚校徽上,右手作出一个胜利的手势,他们都说:虎年伊始,他们想要沾沾“中南大学”十年来和谐而飞速发展的好运道。以至最后,当这枚校徽再回到我手中的时候,她已经被人们摩挲得滚烫滚烫的。当我将她再戴回我的胸口的时候,我的心也顷刻变得滚烫滚烫的了。

是啊,人们对我胸前这枚校徽的态度变迁,不是足以映照了我们中南大学这十年来的大变化、大发展、大辉煌吗?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