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福:写在中国铁路线上的忠诚
来源:CC多班传统校友录演示站点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1日 作者:综合
45岁开始受命铁道部副部长,一气干了近16年,辅佐了5位部长。如今还是当初那股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的豪迈;曾率领一百单八将独闯深圳,一年之间,不仅站稳脚跟,而且产值突破亿元;这位当过科长、处长、局长、副部长的“老部头”,在学铁路、干铁路、管铁路的共和国铁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京九时,曾向沿线的群众这样介绍:“这就是京九铁路的总指挥,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他对建设京九铁路是有功的……”
他,就是铁道部副部长、我校校友孙永福,一个我国铁路史上的传奇人物。
铿锵畅想西部路
谈到西部铁路建设,这位出生在西部、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西南铁路建设的副部长很动感 情。谈到建设思路、建设规划他如数家珍。他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一项造福人民的千秋功业。铁路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加快发展,当好先行。
去年,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讲话,他敏锐地意识到加快西部 铁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加快西部铁路建设的新规划。新中国成立 50年来,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主通道。但是,西部铁路还很不适 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路网密度小,标准低,与东部联系的通道数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铁道部傅志寰部长带领部党组研究后提出的加 快西部铁路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拓展内外通道,强化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适 应发展需要。
首先要加快东西通道建设。目前西北与东部地区联系只有陇海和宝鸡至中卫铁路,通载能力已经饱和,进出西南地区的通道能力也很紧张。必须加快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复线建设, 新建西安至南京铁路,确保西北与东部的运输畅通;加快株洲至六盘水铁路复线建设,新建 遂宁至重庆、重庆至怀化铁路,建设贵昆铁路昆明至沾益复线;建设南京至重庆的沿江通道 ;新建万县至枝城铁路,与在建的达县至万县、武汉至荆门铁路,拟建铜陵至九江铁路和其他既有铁路一起,形成南京至重庆沿江铁路通道,促进沿江综合型经济带的建立和沿线贫困地区的开发;开辟西北至华北便捷通道,新建太原至中卫铁路是其中主要的方案之一。第二 ,扩展西部省区间内部通道。加快神木北至延安北、西安至安康铁路建设,进行延安北至新 丰镇铁路扩能,完成襄渝线扩能改造,打通西南出口,提高陕煤外运能力,促进川渝地区和 陕西省经济发展;增加西南出海通道,加快内昆铁路安边至梅花山段、水城至柏果铁路建设 ,构筑成都及川西地区出海捷径;抓紧研究修建进藏铁路方案,结束西藏无铁路的历史;适 时修建连接西南与西北的铁路新通道。如兰州至重庆(或成都)铁路。第三,建设新的国际通 道。与有关国家配合,新建中吉乌铁路,与我国南疆铁路一起形成亚欧大陆桥的南部支线; 建设泛亚铁路,开辟我国至东南亚的国际新通道,打通直达印度洋的出海口。“十五”期间 ,规划中的西部铁路建设投资预计将达1000亿元,到2005年,西部铁路路网规模将达到1.8万公里。
加快西部铁路建设,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也不同于先期的“七五”、“八五”铁 路建设,关键是要有新思路。铁路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快西部 大开发的战略,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铁路企业效益的关系,自觉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新的建设体制和 管 理模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结构调整步伐,提高铁路建设整体水平;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铁路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创造新时期铁路建设的 新经验。
为了加快西部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孙永福曾带领有关人员现场考察了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复线、西安至南京铁路、遂宁至重庆和重庆至怀化铁路以及中吉乌铁路等。看来孙永福将要伴着新世纪的曙光,在西部铁路建设中开辟出新的人生高地。
神州瞩目大京九
在与孙永福探究西部铁路建设中,深感他人生丰富的内涵,使我对他鲜为人知的故事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其实,作为大京九的总指挥,孙永福的名字早在5年前就已经为人熟知。
京九铁路建设曾是孙永福人生一段辉煌的篇章。1997年底,朱镕基总理视察大京九。这位一向以果断、干练著称,话出落地有声,从不拖泥带水的共和国 总理,拉着孙永福的手,对在场群众介绍:“这就是京九铁路的总指挥,铁道部副 部长孙永福,他对京九铁路建设是有功的……”
伟大的时代兴建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推进伟大的时代。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的“瓶颈”。199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超过20%, 而铁路货物发送量仅仅增长3%。全国各地提出的要车计划每天约12万至16万辆,而铁路只能满 足50%~60%,南北铁路运输更是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春运期间,趟趟列车严重超员,一节定员120人的车厢要挤上400多人。朱镕基同志看了录像后非常感慨地说:“惨不忍睹。”党中央、国务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了加快铁路发展的战略决策。令铁道部作出了“强攻京九、兰新,速战侯月、宝中,再取华东、西南 ,配套完 善大秦”的总体部署。指定孙永福具体组织以京九铁路建设为重点的“八五”铁路建设大会战。孙永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授命为“大京九”总指挥的。
举世瞩目的大京九,曾澎湃过几代人的激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过这一设想。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提出了修建从北京到九江的南北铁路干线的设想。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更加快了建设“大京九”的步伐。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以邹家华副总理为首的京九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朱镕基同志说,我自告奋勇当顾问。孙永福就像一位临危受命的将军,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
勇敢者常常把困难作为磨炼意志的砺石。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 模最大、投资最多 、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大干线。三年铺道,任务十分艰巨。孙永福迎难而上,调集精兵强将 ,组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铁路建设大会战。从战略上部署 好京九铁路建设的三大战役。1993年全面展开施工,形成会战态势,首战告捷;1994年强攻 重点桥隧和软土路基,完成线下工程,攻坚获胜;1995年突击铺轨架梁,实现全线铺通,决战必胜。从战术上突出抓建设质量,抓投资控制,抓科技攻关。京九铁路建设质量之好, 投资效益之高,科技进步成果之大,都是铁路建设史上少有的,创造了优质、快速、高效建 设铁路的新经验。
孙永福抓工作特别有一股拼劲,一股狠劲。京九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岐岭隧道,由于工程地 质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半年多没能进洞。“美国之音”曾扬言“中共岐岭隧道受阻,京九 通车无望。”1994年春节,孙永福来到了工地,除夕之夜,他和干部工人一起吃年夜饭,鼓 舞 士气。在调查现场之后,他决定召集全路专家进行“会诊”,制定综合处理方案,攻克了难 关,加快了进度,保证了工期,有力地回击了“美国之音”不怀好意的“宣传”。实际上, 在 他分管铁路建设的十几年间,几乎每个元旦、春节都是在工地和工人们一起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这样节才过得有意义。那些日子,孙永福就像一名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赛车手, 不停地追赶,不停地加油。那些日子,孙永福又像一座上足了劲的发条,白天看施工现场, 晚上还要开会研究工作,常常是连轴转。三年里,孙永福每年有160天以上在施工现场;那些日子,人们看到孙永福明显瘦了,三次险些晕倒在工地现场。
经过整整三年奋战,京九全线提前铺通,第四年全线投入运营。这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 功在千秋,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工程,像一道亮丽的彩虹飞架 在首都北京与深圳、香港之间,荫福着长江、黄河等九省区的黄天厚土,展示了中华民族所 向无敌的豪迈气概。
开通4年回首再看京九。京九铁路经过国家验收,经过运营的考验,特别是1998年特大洪水 的考验,证明是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工程。京九铁路开通运营后,客货运量逐年大幅度增 长,有效地缓解了南北运输紧张状态。同时京九铁路的建成,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沿线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进程,被广大人民群众称赞为幸福路、致富 路。据国务院发展经济研究中心评价,大京九正在形成一条新的南北走向的经济增长带,其经济发展 前景不可估量。
全线铺通之际,江泽民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南北大干线,开发京九经济带。
春风鼓荡好扬帆
采访中,孙永福那强烈的敬业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虚心学习的可贵品质深深地刻在 我的记忆中,这也许是他这些年在工作中卓有建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都长安多才俊。1941年春天,孙永福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韦曲镇这块灵秀之地的一个农家 。自幼学习刻苦,14岁就报考了铁路学校,后又被保送到大学继续深造。暑往寒来,整整四年,孙永福因品学兼优,成为全优生,拿到了长沙铁道学院桥隧系五年制的本科毕业文凭, 并于196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21岁的孙永福被分配到了郑州铁路局工务处。他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刻苦钻研 的精神,在见习半年之后,开始研究起“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原因分析”的研究课题,初试 锋芒。1963年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河南省分会年会上,他宣读了与另外两位同志一起撰写的论文。
1964年9月,三线建设全面展开,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他在火热的铁路建设工地上 ,锤炼了品质,升华了情操,增长了才干。孙永福奉命赶到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人无三分银”的西南铁路工程局所在地的贵阳,在技术处从事设计工作,他决心在这里大干 一场。到西南后,第一仗就是修建川黔线、贵昆线。1966年2月,孙永福又随局机关从贵阳 到四川甘洛县彝族地区,参加成昆线建设。这两年,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代表,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参加了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建设工作。1975年坦赞铁路全线铺通,孙永福等一干人马回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孙永福又奔赴灾区,抢险救灾。又一次受到表彰,并被提升为主持工作的技术处副处长。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改革春潮一浪高过一浪。铁二局局长指派主持第二工程处工作的孙永 福率 领一个小组去深圳考察市场,承揽工程任务。孙永福一踏上深圳这片土地,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工程建筑场面感染了。他在思考中裂变,在裂变中升华。这里能使奋斗者勃发青春,他决心在这里开拓一片新天地。
孙永福率领他的一百单八将勇闯深圳。刚到深圳时空空两手,是真正的一无所有。三块石头支一口锅,连锅盖都没有,煮米饭时在锅上搭几块枕巾。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日子里,孙永福 处处身先士卒,时时凝聚人心。承建深圳远东集团饼干厂,是孙永福来深圳后接的第一个项目。他严格管理,创建优质工程,果然一炮打响。其后,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等接踵而来,项目合同接连签约。特别是承建的深圳首家五星级的蛇口南海酒店,设计新颖独特 ,从波光粼粼的海边看去像一艘即将远行的帆船,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带动的飘逸和神往,加之施工质量优良,受到广泛赞誉。经过一年多奋斗,孙永福的队伍就在深圳这个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站住了脚,扎下了根,就像孙永福那实在、稳健、赤诚的作风和拓荒牛的品格,在深圳 这块热土上横刀立马,风云叱咤,像大山一样雄踞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烈火冰情赤诚心
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是孙永福的人生信条。孙永福从小家境贫寒,一直靠助学金读书。他时刻想着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决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几十年来,他到处奔波,无法照顾家庭,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都没能尽情尽责,为此,他曾深深地内疚过。他的妻子是老红军的后代,女承父业继续从戎成为军中一位儿科主任医师,但做为女人她更需要家庭的温暖,丈夫的温情。这些孙永福都没能做到 。
采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45年里,孙永福学铁路、干铁路、管铁路,特别是他15 年多的副部长生涯,每年分管的投资不下几百亿,可为什么他就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呢?有人说这得益于他有一个好“门神”——军人的妻子。我想更主要的是, 孙永 福有崇高的理想情操,有着正确的人生。他淡泊名利,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
孙永福爱读书,勤思考,好动笔,在铁道部是出了名的。人们佩服他看问题的高远和独创, 对待工作的精益和严谨。过去他喜欢读古典文学,之后又转而读人物传记、经济管理和现代科技方面的书籍,学过俄语、日语和英语,这些常常为他的工作增色不少。
令人振奋的是,孙永福平日养成的厚积薄发的气势和谋事棋高一筹的大思路,在“每 临大事有静气,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平常心中,呈现出共和国部长无限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