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我校荣获“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徐建军副书记代表学校作典型发言并出席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通气会

来源:就业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7日 作者:刘谭明

4月26日上午9:30,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经验交流会在教育部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同志出席会议,她充分肯定了大批高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所作出的艰苦努力,要求各地和广大高等学校认真学习借鉴典型经验高校,切实加强高等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大为同志为大会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同志、50所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典型经验高校领导同志、各省(区、市)就业指导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会议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进行了总结,我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0所高校被评选为“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徐建军副书记代表学校领取“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奖牌,并以“让毕业生赢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为题,从目标分解,确立三级责任;市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基地依托,稳固市场需求;健全体系,推进创业教育;量身定做,帮扶特殊群体五个特色作了大会主题发言,介绍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这是我校继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后,毕业生就业工作获得的又一项全国先进集体称号。会后,徐建军副书记作为三位高校代表之一,应邀参加了新闻通气会,回答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记者的提问,并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现场采访。

据悉,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些高等学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因此,教育部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为积极推广这些高校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广大高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从2009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经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最终产生了50所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次总结宣传工作,旨在促进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推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附件:经验材料如下

让毕业生赢在职业生涯的起点

中南大学以“让毕业生赢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为就业工作的立足点,注重创新就业途径,培育就业优势,打造就业亮点,以下五个特色正在逐渐形成:

一、目标分解,确立三级责任

一是就业工作任务分解。学校明确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的要求,按学院类别和学科性质分为95%、92%、90%三个档次,就业工作落实学校、学院和专业(导师)三级责任。据统计,2009届三分之一的毕业研究生由导师推荐就业。

二是就业与招生挂钩。对于初次就业率低于90%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低于80%的专业酌情减少招生数量,低于70%的专业停止招生并控制引进新教师。实行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与导师招生数挂钩。

三是就业与考核结合。学校把就业工作列入职能部门、院(所)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七项重要指标之一,每年都对各二级学院(所)进行就业工作考核,并将初次就业率与办学单位年度校拨经费的激励机制建设结合。

二、市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一是满足学生和企业的个性需求。学校成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主动邀请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按照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培养,全面推行“五选制”,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企业选才标准。

二是采取“3+1”订单式培养方式。企业提前与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为他们提供本科第四年、研究生全部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资助单位就业。目前,学校与西部矿业、中铁五局等35家单位实行了订单式培养合作。

三是首创“4+1+1”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下半年,学校在全国首开“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实验班”,采用“4+1+1”的6年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中国铝业等19家单位,联合培养工程管理、生产和科研方面的领军人才。

三、基地依托,稳固市场需求

一是形成了“3+5”的行业格局。学校在稳固有色、卫生和铁道三个传统行业市场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现状,主动渗透了冶金、兵器、建筑、制造、通讯5个行业。

二是建成了“10+20”的区域市场。在开拓珠三角、长三角、湖南省三个重点区域的基础上,形成了“10+20”的良好合作局面,即每年江苏省人事厅等10个政府人事部门,各组织30-50个企业进校招聘,每年有20个左右的其他区域的政府人才机构来校举办松散型组团招聘。

三是与10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校现有学科性公司65家,其中黄伯云校长创办的“博云新材”和何清华教授创办的“山河智能”为上市公司;以王传福、梁稳根为代表的校友创办的大中型企业50多家,这些合作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和提供毕业生实习、见习的重要基地。仅比亚迪公司、三一集团两家校友企业,已签约接收我校2010届毕业生450余人。

学校在全国建有就业基地628家。2009届,学校提供需求岗位4.8万余个,毕业生人均需求比超过1:4。

四、健全体系,推进创业教育

一是升华认识,建立目标体系。开展主题活动,举办创业论坛,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修炼学生创业内功,提高创业能力;培育学生创业典型,发挥带动作用;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建设创业教育文化。

二是锐意进取,探索实施体系。规范创业培训,建设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开设创业培训课程,计2个课外学分。依托校内实验室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创业基地。创建全国首家大学生创业综合性服务网站,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启动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先后投入资金900多万元,资助1400多个学生项目。

三是整合资源,构建保障体系。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创建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构建创业教育校、院、班三级组织;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组建创业课程教师和创业导师队伍。设立优秀学生创业奖,先后有530个团队,1587个项目,1.1万人次受到奖励。

近两年,在校学生已创办工作室183个,创办公司72家,毕业生创办企业116家,先后有33个学生企业获得各级创业项目资助670万元。

五、量身定做,帮扶特殊群体

一是实现经济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成立了校院两级贫困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从新生入校开始,建立贫困生档案,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咨询,每年均举办两场贫困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每年一个贫困生就业帮扶的主题活动。2007年5月,由学校组织集体上门推荐,赴广州、深圳举办“贫困毕业生就业直通车”活动;2008年4月学校投入10万元,举行“贫困毕业生异地招聘会”;2009年实现了120名城镇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高质量100%就业。我校贫困毕业生帮扶措施,得到了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的批示和肯定。

二是满足民族毕业生就业个性需求。我校现有来自维吾尔族、藏族等39个民族共2286名少数民族学生,有成建制的新疆班、西藏班。为每届民族班学生单独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帮助民族学生“量身定做”职业设计;收集适合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信息;个性化辅导少民族毕业生的应聘技能;给民族班每位毕业生免费发放100元的电话卡和600元的路费补助。截止2009年7月,新疆民族班学生就业率达96.3%。已毕业的三届西藏民族班学生就业实现了就业率、回家乡工作率和就业满意率三个百分百。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此批示“中南大学的工作较细”。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