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岳麓山
——记我校后勤集团通信服务中心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30日 作者:唐夏
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爆竹声声,礼花四放,到处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中午时分,正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的通信服务中心职工刘高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了,一位退休职工突然发现家里电话没信号了,原本约定在美国的儿子打电话回家,她不知所措,急忙求助。刘高放下饭碗,直奔用户家。检查发现是电缆线芯的问题,他一边请求电信公司调出电缆记录,一边爬上两层楼高的交接箱,对照记录试线,却发现记录有误。寒风里,刘高细心地在几千对纵横交错的跳线中找寻着那对有障碍的跳线,两个多小时后,这对线的主干位置终于被找到了,线路恢复正常。用户电话铃立即响了,刘高会心地笑了。
刘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只是我校后勤集团通信服务中心一个缩影,在这里,承担全校通信服务的88名员工一年365天,日日连轴转。
在服务中求生存 在管理中出效益
2003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大改革,中南大学后勤集团通信服务中心于1月正式成立,她的成立,意味着中心开始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全体员工从此不再吃皇粮,工资、津贴及福利待遇自筹的同时,每年按相应的经济指标向学校上缴利润。
曾在后勤岗位工作了多个年头的通信服务中心主任何生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办事干练、性格好强的他认定: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他坚信:在服务中求生存,在管理中出效益。
不久,“服务标准、服务新理念”相继出炉,悬挂在三个校区所有的办公点。
《通信服务中心考勤、量化考核办法》出台,别小看这份考核表,密密麻麻的数据好比一把把尺子,衡量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奖罚分明,决不含糊;
线维人员、营业员、话务员和收发员不定期送出去培训,并进行岗位练兵考试;
20名师生员工代表组成的 “通信服务行风监督员”,随时出现在各岗位监督并“找茬”。通信服务中心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服务态度变好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2009年,新校区教学大楼落成,准备在9月新生入校时正式启用。三个校区4700间学生宿舍,近17000人次必须调整搬迁。通信服务中心接到任务:在保证每间学生宿舍电话、电话线路和上网线路完好无损的前提下,按时办好学生宽带用户的移机开通手续。
这是一个繁杂的任务,涉及面广而且事情琐碎。通信服务中心在对4700间宿舍做了清查和统计后,兵分三路:一路由机线班负责,到学生宿舍装(移、拆)机;一路则在营业厅设专柜集中办理相关手续及宽带拆机退款;还有一路则为学生充当解释员,传达中国电信推出的各种优惠政策。当时,升华公寓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室外学生们成群结队搬运行李,室内通信人挥汗如雨布线装机。
临近开学,中国电信向高校拓展业务,取消ADSL宽带包年业务,改用TOP网包卡业务,这一变动虽然解决了上网速度,但资费上涨了,给学生增加了不少负担。主管副校长黄健柏指示:“电信老资费不变、不搞垄断、学生自愿、逐步过渡”。何生发主任带领通信一班人本着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一方面与电信谈判,通过交涉,ADSL宽带包年业务保留不变,TOP网包卡资费由360元/年减至280元/年;另一方面做好内部宣传工作,他们编印资料,宣传TOP网包卡的作用及效果,由于谈判不断有利好消息,以至宣传单编印了4次才定下来。9月,新老生入校,学生可以点菜式的选择上网方式了。
这年暑假,通信服务中心铺设通信线路5000多米,装、移电话1883门,处理外线故障800多次,预埋预设了近500 米通信电缆、光缆管道。为了帮助学校节约成本,通信服务中心促成长沙电信投资2700万元用于新校区通信设施及线路建设、校园宽带网络建设和校园监控系统等通信网络工程的建设,完成了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电信网络管网规划及建设,并根据新校区各单位建筑的进度安排,逐步完成各楼栋的电信网络管网设计和建设,建成了电信机房、电信基站、联通基站各一个,移动基站也正在紧张建设中。机房里,指示灯正常跳跃着,千丝万缕总关情,传递的是通信人优秀的服务理念和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
(图为通信服务中心与百名学生代表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
如今,通信服务中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绩效均遥遥领先,除保证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外,向学校上缴的资金逐年上升。
2005年、2007年,中心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成为省内高校中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省外高校同仁也慕名而来参观学习。
做足公益文章 为学校分忧解难
今年2月12日农历二十九日,校本部学生食堂风味餐厅,张灯结彩,大红灯笼、熊熊炭火将餐厅装扮得温馨而又浪漫。餐厅一角,5台3G无线上网笔记本一字排开,学生们正轮着与家人视频聊天,看到亲人,喜极而泣。而在餐厅的另一角,10台电话、10台C网天翼手机,供同学们向家人报平安。
这是通信服务中心联手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精心打造的一个温馨幸福场面。师生团年宴上,通信服务中心还向学生发放了500多张电信200卡,便于随身携带使用。学生们说:“通信服务中心每年提供的爱心服务,让我们不回家也不感到寂寞了。”
团年宴上送温暖,送话费,成为了通信服务中心每年的“必选课”。
2008年春节期间,冰灾使我校滞留了近3000名学生,为了让留校学生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通信服务中心联系长沙移动分公司提供60部手机,供学生在团年宴现场免费向家里报平安、送祝福,25部手机免费使用至开学前,产生话费2万多元。
在何生发主任的眼里,中南大学有着数以万计的客户资源,而移动、电信有着雄厚的资本和上层的服务理念,双方可以互利互惠。他认为:通信服务中心有义务为学校当好家,服好务,分忧解难。
每当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推出预存话费送话费、送手机等各种优惠活动,中心立即组织人马一方面与各运营商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向全校师生用户做好宣传,争取到最优惠的资源政策和管理效益。2009年,全年为学校节省固定电话、师生集团用户内部通话话费共计1900多万元。
而在每年的校运会、学校大型活动,何生发主任都会拉上移动、电信等赞助商。有人开玩笑说他是移动、电信的“托”, 也有人说他是学校的“托”,他说只要大家都受益,“托”谁他都愿意。
2009年,学校成立“和谐中南基金”,通信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在中心职工中募捐6800元。之后,与长沙移动共同捐赠50万,长沙联通捐赠10万。捐赠仪式上,长沙移动被我校的善举再次打动,再捐60万,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图为“和谐基金”捐赠现场)
学校合并组建十年来,我校通信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只有1600多个用户,如今拥有48000多个移动集团用户,25000多门办公住宅固定电话,1000多个电信C网用户,4000多个联通用户,辐射湘江两岸四个校区。通信服务中心从最初的迷茫、尝试、碰壁到现在的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他们以真诚的服务给全校师生员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月的岳麓山,绿树葱葱,生机盎然,历史悠久的民主楼里,何生发主任和他的员工思考着通信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我们相信:有这样一支勤劳的队伍,通信服务中心的明天一定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