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我校开展“百队千村入万户”大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30日 作者:刘柱

为庆祝学校合并组建十周年和喜迎五四青年节,4月26日——30日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传承五四报国志,关注民生促和谐”为主题的“百队千村入万户”大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2000多名青年学子深入院士家乡、革命老区、贫困乡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服务农村,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4月26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高文兵、副校长李桂源、校长助理何爱民等校领导,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了在学校图书馆前坪举行的简约而热烈的启动仪式,并为出征的团队授旗。启动仪式由校团委书记张宝主持。

欣赏更多精彩组图请点击更多

启动仪式上,高文兵书记寄语青年学子,他说,大学就是大师、大学问、大担当,宣誓出征赋予了办学新的含义,在母校合并组建十周年之际,不铺张浪费大摆排场而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就是一种大担当的体现。高书记还叮嘱学子,要以一种农民儿女回报父母、回报家庭的情怀入千村、走万户;要对百姓心存敬畏之心,实实在在服务人民,体现中南学子的精神风貌;要在活动中服从指挥,满载硕果安全归来!

随后,由2000余名青年学子组成的党员博士医疗综合服务团、医疗服务团、研究生医疗卫生调研团、大学生健康知识宣讲团、大学生医疗卫生调研团共计100支服务队伍,带着20万元的药品器具先后奔赴湖南省14个市州实施开展“百(一百支团队)千(一千个村)万(一万户农家)”大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深入开展院士家乡健康行、健康知识到农家、政策宣讲促和谐、革命老区送健康、医卫政策大调研、贫困村送医药。

高文兵书记和徐建军副书记在百忙之中,驱车前往伟人故里毛泽东家乡韶山,看望慰问“百队千村入万户”成员,勉励大家多为毛主席家乡的人民义诊看病,宣传好医学保健知识,搞好医学调研,在实践中了解农村,锤炼品质,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高文兵书记和徐建军副书记一行还看望了韶山村印山组困难户毛明强。毛明强因长年下水修水渠而患上了严重地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难忍。高书记看见毛明强浮肿的关节,关切地说:“我建议您去湘雅看看病,把病治好减少您的病痛。”

高书记看到大二医学生傅娟和她的同学们正在毛明强家中调研“新农合”和新医改时,叮嘱她们:“回校后,要对第一手珍贵的调研资料做好统计分析,整理成册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记者在韶山市中心卫生院现场了解到,这次义诊与以往不同,先为患者诊断疾病,再对症下药开出处方,患者凭处方方可免费领取医疗药品,领取后还要签下患者的名字。护士郭娜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流程,对症下药对村民负责,更好的服务村民。”

肾内科专家张浩教授按以上流程给韶山村村民王和看病,尽管增加了看病时间,但记者看到,排在王和身后的患者队伍一点也不焦急。“这方法好啊,这是对我们患者负责!再多等点时间我也愿意!” 排队等候的患者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们都很理解”、“我们都支持”。一头白发的老奶奶告诉记者,“希望教授们多花点时间给我仔细看看,能碰到这样负责的医生太难得了。”

在义诊现场张晓伟博士忙个不停,先后诊断了20多名患者,几次“打断”了记者的采访。“不好意思,还是先为村民看病吧,基层的老百姓太需要医疗服务了。”通过这次义诊,张晓伟颇有感触:“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找到差距,学好用好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支医疗服务团队除了以医学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外,还从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抽调了一批有一线丰富临床经验的教授专家和具有医师资格证的党员医学博士。徐建军副书记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授们的言传身教,提高自身医学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治病质量,对患者负责任,学生和当地的老百姓双受益。”

党委副书记陶立坚一行来到夏家辉院士家乡桃江县,在武潭中心卫生院和医疗队成员查房,勉励队员和中心医院的同行多交流。在住院部,陶立坚副书记来到48岁村民李应齐病床前,得知是他在修房时不慎从房顶摔下来折断了左腿,陶立坚副书记说:“老乡,天气热了,注意保养受伤处,等下叫我们的医生再为你仔细检查,祝您早点恢复健康。”

随后,陶立坚副书记还亲自上阵,在义诊现场为村民患者看病。52岁的杨七华得知给自己看病的是学校副书记时,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今天我是最幸福的一名患者,谢谢副书记。”

记者在武潭中心卫生院看到,附近几个乡镇的村民一大早就赶到义诊现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然而,一位穿着白大褂、满头白头发的医生忙前忙后很打眼,还不时招呼村民:“老乡们,不要着急,排好队。”他就是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奠基人、73岁高龄的夏家辉院士。

在神经内科义诊点前,夏家辉院士和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唐北沙教授,拿着78岁患者杨秀英的X片仔细分析病症,发现有脑萎缩迹象。夏院士还凑到杨秀英面前,详细了解她的病情史,建议她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听了夏院士的建议,杨秀英的儿子连忙要了唐北沙教授的联系方式,高兴地说:“这下找到病源了,再也不要为这个事情烦心了。”

在院士、教授一旁,还有一位特别“认真”地“学生”:武潭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学奇,只见他在一个记事本上不停地记着院士、教授们的诊断意见和讨论要点。他告诉记者,以前进大医院进修的机会都难,现在知名专家就在眼前,除了学习他们的医德医风外,更是提高了医学业务水平。

夏家辉院士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要做好2件事情,一是要读书,二是要保健康,学校在合并组建十周年里,实实在在的为基层的老百姓做点实事,让我们的医生了解基层群众医疗情况的同时,基层的医生也从我们的医生就诊上学到了更多的医学业务技巧,还拉近了群众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件大好事。

义诊现场还出现了感人一幕。今年22岁的夏广带着爸爸妈妈和弟弟一家人来到唐北沙教授义诊位前,把一束鲜花献给了恩人唐北沙教授。夏广说,8岁那年他得了一场“怪病”,镇上的医生诊断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当年唐北沙教授正好在镇上医院下乡巡诊,结果发现他得的并不是一般的感冒,而是高颈段病灶损伤,如不及时治疗随时都有生命意外发生,“后经唐北沙教授主持下成功手术,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是我的再生父母!”

唐北沙教授建议医生要经常下农村、下县级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在下基层义诊的中可以了解更多的病情,有机会为基层的百姓解决病痛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这是一名医生应该体验的人生。

在曾苏民院士家乡双峰县,党员博士医疗综合服务团走进蛇形山镇秋湖村患有内风湿、慢性气管炎的80多岁五保户谢春华家中。老年科专家龙兆丰教授,亲自为谢春华老人检查身体、量验血压,并把随身携带的药品赠送给谢老,叮嘱他要定时定量吃药。

服务团成员见谢老住在简陋搭建而成的家,每月仅靠村里发放的80元低保度日而为之动容落泪,当场捐款500元要老人改善生活。谢老拖着病颤的双腿为队员端上“感恩茶”,拉着医疗队员的手久久不肯医疗队员离开,嘴里还不停的叨唠着:“今天是我这一辈子以来第一次接受义诊,我很高兴、很满意。”

双峰县蛇形山镇附近的村民听说省城大医院的大夫要来镇医院开展义诊服务,纷纷前来排队等候看病。患有多囊肾的39岁村民康佳良便骑着摩托车拿着自己的X片赶到镇医院,凑到党员医学博士黄云峰诊位前,要这位医学高材生给自己的病情把把脉。黄云峰根据X片和对康佳良病情现场的诊断,建议他不要忽视身体保健,增加营养的同时要合理搭配饮食,并免费赠送了他一些保健药品。

记者问及对黄博士的诊断是否满意时,康佳良高兴地说,以前前往省城大医院看一次病来回要3天,花费开销近2000多元,是全家一年收入的近四分之一,“今天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省时省力又不花钱,还免费送药,老百姓得实惠,这样的义诊活动搞得好!” 康佳良当场还“索要”黄博士的手机号码,“下次去省城复查,我就找他,我信得过他。”

黄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参与这次活动最大的感受就是把所学的知识为村民解决了一些病痛,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了点事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铸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誓言。

据了解,学校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还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高文兵教授、校长黄伯云院士为顾问,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徐建军为组长,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下拨专门经费,将此次实践活动纳入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完善长效机制。

高文兵书记就学校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正值学校合并组建十周年之际,希望以学校逐渐形成的中南大学的文化影响社会,不搞铺张浪费,以扎扎实实的方式回报社会,“让我们的学生弯下腰去,深入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回报于人民。”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