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召开学科建设汇报会
来源:法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1日 作者:蒋清华 摄影/张放
近年来,法学院在学校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不断进步,形势喜人。尤其是今年4月16日,周强省长到我校主持召开立法座谈会,并视察法学院,提出法学院要做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库”, 《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立法研究的“牵头机构”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基地”。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事业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就成为法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法学院于5月8日上午召开学科建设汇报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工作。
出席汇报会的领导和专家有最高法院副院长、我校博士生导师江必新,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我校博士生导师胡旭晟,校党委书记高文兵,常务副校长黄健柏,副校长胡岳华、周科朝,校党委副书记陶立坚,以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
法学院党委书记马跃如主持会议,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法学院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法学院院长蒋建湘从学院概况、五年来科研业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学科建设规划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对于学科建设规划,蒋建湘院长提出三点:第一,经济法学科瞄准国家重点学科;第二,法治政府研究基地力争建成省级和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第三,依托学校强大的工科医科优势,培育新的法学学科增长点:一是筹建知识产权学院,二是发展环境资源法学,三是开展医事法学研究。
听完汇报后,高文兵、江必新、胡旭晟、黄健柏、胡岳华、周科朝、陶立坚等领导和专家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高文兵书记着重指出,法学院要有“虎气”,生机勃勃;同时要做好定位,既不虚无,也不浮躁。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有了人才,才能承担大任务,做大贡献。要做大贡献,就要下决心摸规律,经受失败,屡败屡战。要着力培养忠于法律、忠于职守的学生,让一代一代的优秀学生把中南大学法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
江必新教授称赞法学院教师的认真、刻苦和敬业,对继续发展经济法学、依托学校优势发展知识产权学科、环境资源法学和医事法学的规划表示欣赏,建议对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要整合学校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资源。他特别指出,中南大学法学学科目前正面临重要的机遇,国家对法治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省委书记、省长直接交代课题研究,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现在建好法学院,未来才能对湖南省和国家的法治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为进一步提高中南大学在全国的地位做出贡献。
胡旭晟教授认为,要按科学的规律来建设法学学科。就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而言,人才是根本;学位点建设是龙头;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灵魂。就法学学科建设的特殊规律而言,与社会实践的互动是关键;理论法学发展是基础。目前法学院与政府的互动已经走出新路,后来居上;在理论法学研究上还要加强。他建议,要集中力量发挥已有优势,那就是经济法学和法治政府研究。还要创造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对此,法学院目前的认识很清晰,那就是依托学校的现有优势。相信只要发挥后发优势,法学院就能脱颖而出。
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法学学科近来年很有生气、不断进步,未来发展大有希望;赞成法学院提出的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建设规划;并在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建设、特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法学院再上一个台阶,越办越好。
法学院全体院领导、研究所所长和师生代表参加汇报会。这次会议是领导和专家对法学院的再鼓劲、再加压、再动员,法学院将认真贯彻领导和专家的指示,举全院之力,争取学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