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局何增科教授做客经世讲坛谈地方政府创新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3日 作者:程海威 李松涛 人文
风云变幻的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地方政府?……5月12日晚,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增科教授在做客我校“经世讲坛”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需要创新型的现代善政。
当日晚7:30,何增科教授在我校本部升华楼前楼101报告厅为公管院的学子们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政”的精彩讲座,针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创新发表了个人见解。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冯周卓教授出席并主持讲座,百余名学子到场聆听。
讲座上,何增科教授先后阐述了政府创新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目标,国外政府创新的主要趋势以及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创新的先进事例,并提出了成功的地方政府创新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其评估方法。
针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创新,他提出,现代“善政”是通向治理与“善治”的必由之路。他解释说,“善政”就是良好的政府,中国古代又称为“仁政”、“德政”。意思是指政治清明、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现代“善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有九大要素:民主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优质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这九大要素也理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九大目标。“善治”是一种良好的治理:它是国家和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注重合法性、透明性、强调参与、问责、法治、回应和效率。现代“善政”是实现政府自我转型,改善政府治理,提高治理水平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
何增科教授列举了“湖北省广水市‘两票制”选举村党支部书记”、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广西玉林“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昆明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化细化制度”等具体事例阐述了这些地方政府在民主选举、公民参与、透明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权力监督与责任政府建设的改革和尝试,一一说明了政治创新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外国一些政府创新的主要方向。他认为,目前国外政府改革主要朝着企业化政府,低成本政府,电子政府,分权化、地方及社区自治政府等方面行进。
何教授还提出了成功的政府创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个人因素,必须有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承担风险的领导者,有合作良好的创新团队,以及良好的创新策略;二是组织因素,要鼓励创新的文化,形成必要的授权;三是环境因素,要能抵挡外部的竞争压力,恰当的解决各种问题和危机,要成为上级领导支持和重用创新者,还需要有友善的社会舆论和当地民众的支持。
相关链接:
何增科,汉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政治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子课题首席专家,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导师 。主要研究的专业领域为政治学,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重点为腐败和反腐败、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地方治理与政府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