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陈俊勇院士、宁津生院士莅临我校讲学

来源: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7日 作者:刘启亮

5月15日上午9点,我国两位著名大地测量学家中国科学院陈俊勇院士、中国工程院宁津生院士莅临我校讲学,为测绘师生全面介绍了近年来测绘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进展。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陈建军处长、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建军教授、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主任邹峥嵘教授等4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整场报告由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副主任邓敏教授主持。

宁津生院士首先做了题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学术报告。宁院士首先阐述了当今四大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以及我国北斗Compass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与发展现状;进而,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以及伪卫星技术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新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最后,展望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军事及民用领域中应用的新趋势,介绍了多星座信息共享、GNSS个人服务等新的应用领域。宁院士同时指出“如今GNSS的应用范围已经仅受人们的想象力所限制了”。

陈俊勇院士随后带来了“测绘技术的新进展与国家重大测绘项目”的精彩报告。陈院士首先全面展望了大地测量与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球重力场、星载雷达数据处理等测绘技术的新发展已经为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防灾减灾做出了重大贡献;陈院士还特别介绍了国家大地基准建设、海岛礁测绘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等近年来我国重大测绘项目的主要任务与进展情况,指出了无人岛礁测绘、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等多个亟待解决的基础测绘问题。

两位院士高屋建瓴地对当前测绘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整体的阐述,对我校测绘学科的发展以及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院士简介:

陈俊勇院士,浙江宁波人,1933年5月生于上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1981年完成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卫星大地测量专业的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测绘界的第一位博士。曾任国家测绘局局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副主席;现为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陈俊勇院士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和贡献。其推导的“1980年大地参考系”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验证通过并全套采用,沿用至今,这是华人首次为全球测量基准提供数学基础。陈俊勇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0多次,国家和部委级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各1次。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240余篇。由于他在测绘科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宁津生院士,1932年生,安徽桐城人,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测绘学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在研究地球重力场理论,局部地球重力场逼近技术,卫星重力学和固体潮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在我国率先研制出适应我国局部重力场情况的180阶WDM-89和360阶WDM-94高阶重力场模型以及精化我国大地水准面,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1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出版教材、专著6部,翻译出版外文文献6部,曾获国家和部委级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