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杜拉拉”《环球人物》刘畅与我校学子分享职场智慧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7日 作者:程海威
她,本科四年拿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两所高校的双学位;她,曾任《澳亚卫视》、《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编导,制作多项名牌节目;她,曾独家专访了任弼时、叶挺、周恩来、贺龙、彭德怀、胡耀邦等40余位中国近现代名门之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美丽动人的形象背后是智慧与坎坷的人生故事。5月26日晚,被同行誉为“传媒杜拉拉”的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主笔刘畅走进中南,在校本部立功厅与数百名学子分享职场智慧,讲述了最令她震撼的名门故事。
“杜拉拉”成长记:独步职场靠的是真诚和坚持
“这些年来,几次转行,经历了不少坎坷,我最大的体会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刘畅告诉在场学子。
刘畅讲述了自己从大学起奋斗成长的经历:她曾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系,学校的围墙边曾常有她苦练的背影,她是班上学习最刻苦,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之一。大学毕业,她找到了一份令很多同学羡慕的工作,却最终发现工作环境令她难以适应。她走向了自己的第二份职业,并凭借着自己的诚意和执着,从《车友报》一名实习生成功转变成为了《凤凰卫视》电视台《鲁豫有约》节目的一名编导,参与、制作多档节目。数年后,由于个人理想和兴趣的转变,她竞聘来到《环球人物》杂志,再次从头开始。同样是靠真诚和不屈不挠,她赢得了名门之后的信任,挖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名门故事,事业也开始不断发展。
回首大学生活,刘畅也有一丝遗憾,“大学期间只知道拼命读书,学习专业知识,忽略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她认为,在如今残酷的竞争条件下,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发散思维,培养综合素质。
与名门之后面对面:动人的故事背后是人格的魅力
进入《环球人物》杂志之后,刘畅负责了“名门之后”栏目,她曾独家采访过不少伟人的后代,感受过许多名人背后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讲座中她现场讲述了其中最令她感动的名人故事。
对这些采访经历,刘畅如数家珍:谨记父亲的遗训,工作在医疗一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冯玉祥之女冯理达;时刻关心着贫困山区穷苦民众,向朋友和企业“化缘”来捐款的李富春独生女李特特;至今住在“筒子楼”,用着七十年代家具的任弼时女儿任远之;曾被誉为总政治部“铁姑奶奶”的彭德怀侄女彭纲……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境界和高尚人格曾她震撼不已,也赢得了在场学子的掌声。在谈及任弼时的女儿任远之的故事时,刘畅说:“她的父母本是党的最早革命领袖之一却不幸遇难,她虽然缺失了很多父爱、母爱,但一辈子没有对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她平生第一次给胡锦涛主席写信,是希望能修缮老一辈革命家工作过的‘来青轩’”,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台下的观众。
她说,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她希望通过纪录他们的后代来回忆他们,帮助他们不被现代人所遗忘,也希望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刘畅女士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自己的价值感和使命感,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和人品。她以自己曾采访到了李亚鹏和王菲的婚讯但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没有透露这一消息为例,讲述了在诱惑面前真诚的意义。她寄语学子们工作中要“向局内人一样做事,像局外人一样思考”,大学期间还要勇于挑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