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里读十年
来源:外国语学院 法语0801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作者:彭大兴旺
我并没有风雨兼程地陪伴中南走过十年,也无法用回忆的口吻去叙述这段历史。过往的辛酸与血汗都离我太远,眼下能看到的是早被冠以“辉煌”的成就。所以,我只能从经已形成的积淀里,一点点地去感受、或者说是学习中南的这十年。
大一一年是在铁道度过的。不得不承认,纵使它有百般不好,也依旧是一个可爱迷人的地方。
很多人对铁道的第一印象即是树木成荫。四处可见的林荫大道,把整个校园浸浴在一片树海中。当你爬上世纪楼顶层俯瞰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一棵挨着一棵的树包围着整个铁道,大大小小的树叶时而稀疏时而紧凑,放眼望去所触及的绿色,顿时让你神清气爽。即使是酷夏走在树荫里,偶尔有光斑投射下来,也并不觉炎热。铁道没有奇花异草,不能在每年的特定时节举办“某某花节”,但这些普通的香樟却同样亲切得惹人喜爱。
或许是环境所致,铁道历来以学风浓厚闻名中南。
图书馆、攀登楼、世纪楼里,总是挤满了在课桌前奋笔的身影。学习似乎已成为铁道人的一种习惯,自习教室也不仅仅只在考试前夕才会“突然”爆满。每天清晨,在青年草坪上、在旧操场旁边,总会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大声朗读着。清脆的读书声伴着操场上晨练人群的身影,揭开了新的一天。安逸的氛围使得铁道人热衷于学习,而反过来,学习气氛的浓厚也同样促使铁道更加平和。
有人说,铁道是待得越久越让人舍不得离开的地方。所以,在大一即将结束,整个外语院举院迁到南校时,自己是带着不舍和好奇离开的。
对于我,南校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即使曾因校际之间的联系而来过几次,也还是一个“倘若独自乱走就有迷路危险”的地方。
刚搬来的时候正巧是盛夏时节。在炎热天气的烘烤下,如火炉般的宿舍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第一印象。再加上它座落在七楼这样一个“足以眺望整个南校”的高度,更迫使我无比地想回到铁道。
但日子总得过,蚂蚁的力量也撼不动大树。更何况这些都算不上什么苦。
于是,慢慢地,我适应了;再然后,从习惯到离不开了。
身在中南大学的腹地,靠近新校和本部,现在的我更常会觉得自己是“中南人”。每天晚上,南校总是热闹而繁华的。升华广场上,一小团一小团的人拥坐着,谈天说地、嬉戏打闹;七食堂里,“朋克一族”击打着乐器,把一天的阴霾与不爽怒吼出来;篮球场中,运动达人们正挥洒汗水,即便天色渐暗也丝毫不阻他们的热情。南校仿佛拥有用不完的耐力,承载包容着所有学生的喜怒哀乐,无论你有着怎样的激情,总能在这一方土地上找到宣泄的出口。
所以,相对铁道的安静,南校是热闹而充满活力的。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悲愤的。或许它象征着蒸蒸日上的中南: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为日后的腾飞储备着力量。
第一个十年已安然走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南将走过二十、三十以及更久。现在的我,仅能用所经历的两年来体会已过的十年。而早在我第一次踏上她的土地时,便被深深烙上了“中南人”的印记,未来的岁月必定和她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往后的无数个“十年”,希望她能够创造出比眼下 “十年”里更多的奇迹。我们已经见证过她的起飞,那么,就更应该有信心等待她的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