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荣获德国洪堡奖学金
来源:粉末冶金研究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作者:曾毅 郭晓琼
近日,粉冶院杜勇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张利军接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的正式书面通知,被告知获得了“德国洪堡学者研究奖学金”。这是继今年年初该课题组博士生孙伟华获得CALPHAD国际奖学金,王培生、王建川获得STT国际奖学金之后,杜勇教授课题组传来的又一大喜讯。
在杜教授的指导下,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张利军已在Acta Mater、Scripta Mater等材料界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在杜教授的推荐下,张利军前往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量热学研究,并获国际相图委员会资助前往芬兰参加第37届国际相图会议;2009年5月,张利军前往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t Bochum)从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博士毕业后,张利军将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国际著名相场专家Ingo Steinbach教授指导下进行为期24个月的洪堡学者的研究工作。
新闻链接:
德国洪堡基金会成立于1860年,是以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命名的。洪堡奖学金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学术声 誉。洪堡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为世界范围内最高资质的年轻学者提供研究支持,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开展国际合作。洪堡奖学金遴选程序非常严格,选拔不分国别、不分专业,唯一的条件是申请者突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迄今为止,洪堡基金会已经向来自130个国家的约23000名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奖学金,这些“洪堡学者”中已有40位获得了诺贝尔奖。洪堡奖学金给予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家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待遇,使其享有与德国同等学者相近的收入并且免交所得税,并提供各项补贴。由基金会出资,为奖学金获得者及其家属提供德语培训和为期3周的穿越德国文化旅游。作为对“洪堡学者”的最高礼遇,从1954年起,每年德国总统在总统府哈默尔施密特别墅接见当年的“洪堡学者”及其家属。洪堡基金会对“洪堡学者”实行“一次资助,终生受益”的政策,“洪堡学者”回国后,基 金会继续对他们进行资助。自1953年至今,我国约有1500名学者获得洪堡基金资助,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院长严义坝、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