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风生水起,一个“报告”铸就学科品牌

——文学院文化品牌研究成长纪实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5日 作者:子木

“我们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把文化品牌研究本身也打造成一块铮亮的学科品牌。”2006年4月,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在中南大学正式挂牌,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从黄伯云校长手中接过中心牌子时曾这样掷地有声。

如今,4年过去了,这一目标初步得到了实现。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所作的最新学科排名中,中南大学文学院在全国571所大学的排序,从2005年的第74位升至47位,4年跃升了27位,让一个后起的学院迅速崛起,超越湖南大学和湘潭大学位居省内高校第二。以至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用“风生水起”来形容中南大学文学院的发展。

院之初,风乍起

承载着数千年湖湘文化的岳麓山因历史而古老与庄重,麓山下的中南大学文学院传承文明,却年轻而锐气。建院八年,它意气风发,执着前行,相继获得鲁迅文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等众多学术成果,在网络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步入全国前列。它,如一只轻盈的精灵,带给人们许多的惊喜与憧憬。

然而,和任何“新生代”一样,文学院在积攒力量、汲取养料,日益壮大的同时,并不满足于亦步亦趋走前人的老路。从建院起,文学院就开始思考和规划着自己的发展之路。身处湖湘之地,深得湖湘文化思想精髓的他们,“经世致用”是时刻启迪与警醒他们的四个字。古老的文学,如何经世致用?有没有一个这样的研究领域,既能够发挥文学院现有的文化优势,又能够切入社会服务,并且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呢?

恰逢其时,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和湖南省“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寻找出路的文学院打开了一扇门。毫无疑问,“文化品牌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个有待占领的学术高地。在文化与经济的融汇中,这是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文学院既可启用和发挥原有学科优势,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2006年4月,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文化产业品牌的专门机构,第一个发布文化产业品牌的学科平台,第一个文化品牌年度发展报告的诞生地。

一幕大戏,一幕好戏,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推出首部《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并于长沙举办首届高峰论坛;

2007年,深圳,第二届高峰论坛,研讨“中国文化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发布《2007: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到了此次活动,并采访了品牌中心主任欧阳友权教授;

2008年,长沙,第三届高峰论坛,主题是“中国城市广电媒体品牌建设高峰论坛”;

2009年,杭州,第四届高峰论坛,主题是“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文化品牌发展对策”;

2010年,中心在深圳推出第五届高峰论坛,并隆重庆祝中国文化品牌发布五周年,同时举行《2010:中国文化品牌报告》首发式。此次活动被5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与整点新闻对欧阳友权教授进行了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还把《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作为了新闻背景画面。《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五年积淀今朝奉献,文化品牌的成长报告》,作了重点报道。

5年,5个年度总报告、29个分类品牌报告、2个省级品牌报告和186个中国本土文化品牌。

5年,5届中国文化品牌高峰论坛。

这其中,绝不仅仅是摆在面前的一份份沉甸甸、厚重的报告,也绝不仅仅是每一届峰会高宾云集的繁华与亮丽。这背后,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同仁5年的艰苦努力。

“五年来,我们和中国文化品牌一起成长,见证了中国文化品牌发展壮大的过程。”“刚开始,我们艰难出发,没有一个数据、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体系,全凭咬着牙坚持、一点点摸索,才终于在业界小有影响。”2010年第五届高峰论坛举行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教授回首来时路不无感慨。

“小有影响”当然是自谦之词。中国文化品牌研究的影响与意义日渐明显也日渐彰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商业竞争的背后更多的是文化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当人们开始了解品牌、熟悉品牌、认同品牌的时候,当品牌的文化建设彰显出其国际化意义的时候,文化——作为品牌的灵魂,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文化品牌的研究,就绝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玩玩文字游戏。

5年,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对中国大多成长中的品牌进行了跟踪研究,记录了中国文化品牌发展的轨迹,保存了每年最经典的文化品牌生态。虹猫蓝兔、《建国大业》、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国红瓷、山西平遥文化等等涉及电影、电视、新媒体、报业、出版、数字出版、期刊、演艺、会展、音像、艺术拍卖、创意品牌、文化旅游、广告等数十个业态的文化品牌个案汇集在报告之中,日积月累,形成了中国文化品牌研究的年谱,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优秀文化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起到了孵化与助推的作用。应该说,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化进程,推动中国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和为文化投资主体提供决策依据方面做出了贡献。不仅如此,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在总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学界的作用。

2010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对《光明日报》的宣传报道作了重要批示。长春同志的批示是“这是突出特色的成功实践。望继续发扬。”,云山同志的批示是“望再接再厉。突出特色,联系好广大知识分子。”充分肯定了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闪亮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无疑是2010年最吸引世人眼球的地方,也是各方、各国争相展示自己、推广自己的一个极佳平台。今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上海世博会举办“2010年湖南(上海)投资洽谈活动周”,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代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副省长于来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省政协主席胡彪,副省长甘霖等亲临现场。7月2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湖南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上,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教授,应邀在推介会上作了“湖南文化品牌点评”的大会发言。面对世博会这个国际大舞台和国内外一百多家高端媒体,欧阳友权教授提出,湖南文化品牌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大、品牌多,在近五年由我校中国文化品牌中心编撰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湘”字号文化品牌占中国文化品牌的16%,并重点介绍了湖南“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品牌”、“风格犀利的地域文化品牌”、“精致奇巧的创意文化品牌”、“挺立潮头的传媒文化品牌”等。这一发言将湘字号文化品牌以及中国文化品牌作了很好的推介,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路建平部长称:“你们一个学院做了一件影响全国大事情,你们的文化品牌研究为湖南推进‘文化强省’战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文化品牌研究已经成为了文学院的一个学术亮点,也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学科品牌。同时也打开了当初院领导希望以特色求突破、以点带面全盘搞活的发展思路。如今,在文化品牌研究的带动下,文学、文艺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研究方向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回首昨日,文学院的文化品牌研究的成长之路洒满了汗水。不论劳苦、艰辛、委屈,他们毕竟走过来了。展望明天,路正长,也正艰难。一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论民众的大联合》,其中写道:“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总要拼命向前!”文学院就是以这种拼命向前的精神,越过昨天,走到今天,迈向明天!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