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学校召开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

来源:研究生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1日 作者:宋招权

10月29日上午,学校在研究生院楼会议室召开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受李桂源副校长委托,研究生院培养办陈立章主任主持会议,研究生院培养办刘光连副主任、各创新基地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各创新基地负责人汇报了前阶段基地建设工作,包括研究生培养、兼职导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科研、基地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并提出了基地建设仍然存在主要问题和下阶段工作思路。针对主要问题,与会人员逐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陈立章主任总结了我校创新基地整体建设情况。他指出,我校的创新基地建设,实现“双赢”。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我校研究生、特别是全日制研究生实践能力训练得到加强,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二是注重与湖南经济特别是支柱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重点领域紧密结合,如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钢铁有色、建筑材料等,努力将创新基地建设成为湖南省相关行业技术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成为湖南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基地。研究生院培养办刘光连副主任就创新基地的建设背景、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补充。

与会人员经过认真研讨,提出下阶段创新基地建设重点:

1.切合国家和学校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逐步扩大创新基地数量,提升创新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促进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

2.进一步加强创新基地导师队伍建设, 完善学校导师和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建立校内导师与兼职导师的对口联系机制,探索将兼职导师纳入学校导师队伍建设和考核的可行性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兼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责、权、利。

3.已建的创新基地人才培养由单一或几个学科向多学科领域融合发展,扩大学科领域覆盖面,以便更好地发挥基地的纽带作用,为学校顺利实施“科教兴湘”十二五规划搭建重要平台。

背景材料:

2006年以来,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材料学院、粉冶研究院、土木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先后与湖南有色控股、省建工集团、涟钢、山河智能等大型骨干企业建立创新基地4个,主要涉及有色金属及材料、木土建筑、机械、控制、计算机、管理等学校优势和特色学科领域。4年多来,我校创新基地建设实现阶段目标,取得初步成效:

1.创新基地建设规模全省第一。据初步统计,到2009年底,4个创新基地共接收286名博士生、硕士生、工程硕士生参加工程实践、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其中有89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进入基地的学校导师91人,企业兼职导师71人。

2.创新基地培养的研究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自身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山河智能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全面参与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环节,得到系统、全面的培训和锻炼。部分研究生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当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角色,所占比例超过25%,促进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许多毕业生受到诸如德州仪器、西门子、力士乐等国际知名大公司的青睐。粉冶研究院博士生陈利在湖南有色控股创新基地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英语SCI学术论文13篇,以排名第1申请发表专利2项。省建工集团创新基地研究生在参加企业现场施工技改研究与实践的同时,积极参加了校企合作完成的2部国家级工法、7部省级工法制订工作。2009年学校有3名工程硕士荣获全国“控制工程领域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其中2名来自涟源钢铁创新基地,他们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社会发展、为提高企业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突出贡献。涟钢主管设备和生产自动化的副总工程师聂秋平评价创新基地人才培养:“是中南大学培养的这一批工程硕士支撑了涟钢的‘薄板’顺利投产,实现涟钢产品的升级换代。”

3.我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得到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的重点关注与推介。2007年9月,我校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经验获教育部简报单篇刊发(湖南唯一一篇)。2007年11月,经省学位办推荐,江西省学位办领导率领部分高校代表来我校调研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