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高校为什么要重视创先争优活动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作者:祝军

2010年4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自此拉开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序幕。从今年5月开始,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全国各高校也陆续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然而,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高校只要把教学和科研做好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功夫来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呢?”在笔者看来,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高校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大学所承载的育人使命之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个基本功能。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这三个功能作为大学的办学出发点和落脚点,那无疑会忽略了大学最核心的使命——育人。试想,如果脱离了育人这一根本出发点,一个单纯强调教学功能的社会组织与当前市场上名目众多、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有何区别?一个单纯强调科研功能的社会组织,与当前市场上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又有何区别?一个单纯强调社会服务功能的组织,与一个普通的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又会有何区别?

在中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进入到高校以后,不仅要学习文化理论,更要学习如何做人、如何融入社会。在大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高校各级党的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紧紧围绕培养“四有”新人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仅是实现党的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也是学校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在本次创先争优活动中,各高校通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选好活动的切合点,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有利于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在高校教职工群体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创先争优,有利于树立高尚师德,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所谓育人,不仅仅是靠老师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更要靠老师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高校教师不仅要用最前沿、最先进的知识来教育学生,更要用良好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教师党员树立先进榜样,鞭策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和育人水平;另一方面,对于行政教辅党员而言,通过创先争优,激励他们学习典型,以更加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开拓进取、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在本职岗位上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做出显著成绩。最后,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是一个青年聚集的地方,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向优秀学生党员看齐,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努力学习、锐意创新,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良好学习氛围,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第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我们所创办的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要坚持高校党委领导核心的作用,就要把党建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有的党员干部作风不正,脱离广大师生群众;一些党员服务意识淡薄,起不到模范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在高校中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愈发显得重要了。首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保证作用。在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作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势必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要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带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带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带头推进高校民主办学和依法办学。只要学校党委带头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抓实了,其它各级党组织自然会认真效仿、努力向学校党委的标准看齐,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保证作用,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其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党与师生群众直接接触的桥梁,我们的党主要是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群众中发挥作用,群众也主要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表现来认识我们的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抓基层、强基础,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党才能得到校园内广大师生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逐渐得到解决。最后,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工作,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续。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之前在高校所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集中教育活动,重在解决党内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而本次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我们在本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更要通过抓整改、促落实,着力解决好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夯实基础。

第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高校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追求使然。

“争创一流,追求卓越”是每个社会组织发展的永恒追求。面对国内外教育界激烈的竞争,试问有哪个高校不想把自己打造成一所先进的、优秀的和著名的大学?

在中国,先进和优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开展创先争优的目的就在于要带领党员、群众在本单位工作中创造一流成果,争当先进单位;鼓励广大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优秀业绩,争当先进个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是相契合的。首先,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还是创先争优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高校开展创先争优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着力解决好学校事业发展这一首要问题;通过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围绕中心工作创先进;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学校和广大群众的创先争优。从这个意义上看,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不仅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更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意义重大。其次,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广大师生的利益要求,有利于做好群众工作。本次创先争优活动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主旨,将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对于高校而言,创先争优就意味着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解决好关乎广大师生的实际问题,把改善师生群众生活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为广大师生解决点滴小事的实际行动中创先争优。只有把创先争优与服务师生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才能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有利于高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后,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在高校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鼓励广大党员同志以昂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干劲投入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意味着要把先进和优秀变成高校各项工作的常态,也就是说,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体现在抗震、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和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件当中,还要体现在平常日子里、内化到党员的本职工作中。在高校中,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师生强化“创争”精神,弘扬实干作风,号召大家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工作中。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措施,在学校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鼓励广大党员群众结合部门工作创先进、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干事热情和创造激情,让师生党员在为工作作贡献的同时,也与事业共同成长,达到事业和人生“双赢”的美好境界。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